
全球视野, 下注中国
打开APP
2025-08-14 23:39 星期四
2022-07-08 14:53
港股异动 | 半导体板块普涨 宏光半导体涨近7%
格隆汇7月8日丨半导体板块普涨,宏光半导体获股东赵国雄增持150万股(涉资约555万港元)涨6.9%领涨,ASM太平洋涨4.7%,芯智控股涨1.9%,中芯控股、华虹半导体跟涨。昨日三星电子发季度业绩,收入超预期,美股半导体股大涨。而费城半导体指数持续反弹,上日收2605.88,再升4.5%,连续三日升6%。
HK 宏光半导体 HK 华虹半导体
3.6w 阅读
港股异动 | 腾盛博药-B(2137.HK)连续2日大涨 首只国产新冠病毒中和抗体实现商业化
格隆汇7月8日丨腾盛博药-B(2137.HK)再度拉升涨约14%,2日累计涨幅高达25%,现报11.24港元,总市值81亿港元。公司及其旗下控股公司腾盛华创医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7日宣布,其长效新冠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和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在中国商业化上市。首批抗体药物实现商业放行,标志着这一联合疗法正式开启商业化的重要里程碑。据悉,首个国产新冠中和抗体联合疗法价格在1万元以内,有三家经销商,分别为华润、国药、上药,通过他们再分发到全国各地,并正在沟通国家储备事宜。
HK 腾盛博药-B
6.0w 阅读
2022-07-08 14:18
港股异动丨次新股智云健康(9955.HK)涨5% 慢病管理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格隆汇7月8日丨本周三上市的次新股智云健康(9955.HK)今天涨5%,报28.35港元,总市值166亿港元。智云健康为医院和药店提供医疗用品和SaaS产品,为制药公司提供数字营销服务,为患者提供在线问诊和处方开具,所有均围绕着慢病管理。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公司总收入分别为人民币5.24亿元、8.39亿元、17.5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80%,增势明显。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预测,2030年预计中国数字化慢病管理市场规模将达到18085亿元。
HK 智云健康
6.5w 阅读
2022-07-08 13:58
格隆汇7月8日丨恒生科技指数转跌,盘初最多涨逾2%。成份股中,阿里健康跌3%,京东健康跌2.25%,美团跌约1.5%。
19.9w 阅读
2022-07-08 13:01
大行评级 | 中金:料港交所(0388.HK)二季度总收入44.7亿港元 维持跑赢行业评级
格隆汇7月8日丨中金发表研究报告指出,港交所(0388.HK)将于8月17日披露中期业绩,该行预计公司第二季总收入44.7亿港元,按年跌10%,按季跌5%;盈利24.8亿港元,按年跌10%,按季跌7%。对其上半年总收入预测按年跌16%至91.6亿元,盈利跌22%至51.5亿港元。
中金又指,伴随市场情绪回暖,港交所次季业绩有望筑底、第三季起或将呈现逐季改善趋势;互联互通机制持续深化、强化港交所长期竞争力。该行基本维持对其2022及2023财年盈利预测分别为119亿及145亿港元,目标价续为460港元,维持“跑赢行业”评级。
HK 香港交易所
3.9w 阅读
2022-07-08 12:55
大行评级 | 大和:下调申洲国际(2313.HK)每股盈利预测 维持跑赢大市评级
格隆汇7月8日丨大和发表报告指,投资者对申洲国际(2313.HK)的最大忧虑是美国宏观经济放宽的影响、中美两地市场运动服饰库存相对在高水平,及疫情可能对中国生产设施产生持续不明朗性。
该行表示,虽然相信申洲股价年初至今下跌35%是已反映大部分负面因素,但认为市场对集团今年盈利增长45%的预测并不现实,并预料股份近期的催化剂有限。
大和下调申洲目标价,由125港元降至105港元,相当预测市盈率25倍(此前予28倍估值),维持“跑赢大市”评级,同时调低申洲今年至2024年每股盈利预测6%至8%,反映其于内地的产能扩展放慢,及全球宏观前景更为疲弱。
HK 申洲国际
5.0w 阅读
2022-07-08 12:51
大行评级 | 中金:澳门博彩牌照公开竞投有望于7月开始
格隆汇7月8日丨中金发表报告表示预计,澳门博彩牌照公开竞投有望于7月开始,最迟于11月发布最终中标结果。
该行指,澳门新规变化主要集中在对博彩营运商的提出的关键评估标准和要求,包括开拓外国客源巿场的计划、投资非博彩项目、最低50亿澳门元的公司资本要求。
中金认为,新增条款符合市场预期,对应了新颁布的博彩法和澳门的总体经济发展诉求。同时认为以上新增条款对行业较为积极,使得投资者对澳门特区政府的要求和牌照竞投具体流程要求更加清晰。
4.5w 阅读
2022-07-08 12:49
大行评级 | 高盛:维持港铁(0066.HK)买入评级 目标价降至53.5港元
格隆汇7月8日丨高盛发表研究报告,指港铁(0066.HK)管理层于中绩“缄默期”前举行电话会议,分享最新业务进展,当中未见太大惊喜,预期由于Omicron疫情爆发,上半年客流量和零售额的复苏步伐受到短期影响,但在过去一至两个月有明显改善。
东铁线过海段于5月中旬开通,该行预期对上半年收入贡献轻微,但有助于提升港铁的市场份额。预测港铁上半年核心盈利达到53亿港元,按年增长30%,受发展物业入账利润增加所带动。
考虑到最新客流量表现及物业项目入账时间表,该行将港铁2022至2024财年的每股盈测调整,并将目标价从53.9港元微降至53.5港元,维持“买入”评级,憧憬可受惠于香港本地消费复苏及今年底至明年初的两地通关。
HK 港铁公司
5.8w 阅读
2022-07-08 12:43
大行评级 | 摩通:维持对航空股积极看法 上调中国国航目标价至7.5港元
格隆汇7月8日丨摩根大通发表报告指,对内地放宽入境隔离规定至“7+3”,以及香港暂缓航班“熔断机制”感到鼓舞,相信大中华区最终重开边境的可能性增加。
报告指,中国民航局自6月底以来一直在与越南、泰国和日本等国家积极谈判,以恢复进出境的国际航班。日本全日空(ANA)将于7月11起恢复停飞两年多的东京和北京直飞航班。
鉴于有吸引力的风险回报,摩通保持对内地航空股和机场股的积极看法,将国航(0753.HK)目标价由6.5港元上调至7.5港元,东航(0670.HK)目标价由3.3港元微升至3.4港元,均维持“增持”评级。
HK 中国国航 HK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
4.5w 阅读
2022-07-08 12:39
大行评级 | 大摩:予小鹏汽车增持评级,上调理想汽车目标价至209港元
格隆汇7月8日丨摩根士丹利发表报告指,由于解除封城后6月销售强劲,因此将内地今年新能源车销量的基础情境预测调升24%至570万辆,明年则上调17%至660万辆。展望今年下半年,由于订单强劲、渠道库存减少、积极的刺激及有利的车款产品线,预期可支持新能源车销售势头。
该行最新预期内地新能源车渗透率于2025年将增长至44%,于2030年进一步提升至71%,估计2025年销售达1,060万辆,2030年达1,900万辆,占全球需求超过40%。
大摩将理想-W(2015.HK)目标价由159港元调升至209港元,评级“增持”;予小鹏-W(9868.HK)增持评级,目标价160港元。
HK 小鹏汽车-W HK 理想汽车-W
4.5w 阅读
2022-07-08 12:32
大行评级 | 瑞银:料港铁(0066.HK)中期盈利达到89亿港元 维持中性评级
格隆汇7月8日丨瑞银发表报告表示,港铁(0066.HK)将于8月中旬公布今年上半年业绩,该行料港铁中期盈利将达到89亿港元,当中主要来自房地产开发利润的推动,但经常性业务利润则预期受到2月至4月疫情影响。该行预计,港铁上半年来自本地铁路服务客流量将按年下降约12%,而去年6月起屯马线第二期开通后,营运开支将按年略有提升。
港铁早前表示计划将股息组合更改为中期派发三分之一、末期派发三分之二,同时维持累进股息政策。基于每股资产淨值折让,瑞银将港铁目标价由43.1港元降至42.3港元(相当于每股资产净值52.9港元折让20%),维持“中性”评级。
HK 港铁公司
6.6w 阅读
2022-07-08 12:31
腾盛博药谈首个国产新冠中和抗体联合疗法价格:1万元以内
格隆汇7月8日丨据澎湃,新冠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和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线上商业上市媒体沟通会上,腾盛博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腾盛华创首席执行官罗永庆介绍,这款药的价格要综合考虑剂量、药物经济学价值等多方面因素,目前该药的使用剂量是1000毫克加1000毫克,总共是两千毫克,是目前国内外所获批的中和抗体疗法里面最高的一个剂量。罗永庆介绍,这款药在海外的商业模式是采取政府采购的模式,比如在美国,是政府采购几百万人份,每人份的定价大约在1500美元到2000美元。目前在中国的定价是少于美国的采购价格,基本上在1万人民币以内。
HK 腾盛博药-B
8.0w 阅读
2022-07-08 12:11
港股午评:恒指微涨0.07% 阿里巴巴涨近4%领涨科技股
格隆汇7月8日丨三大指数涨跌不一,其中恒指涨0.07%报21659点,恒生科技指数涨0.38%报4798点,国企指数跌0.19%报7524点。南下资金半日净流入17.33亿港元,大市成交额为601亿港元。
盘面上,大型科技股多数上涨,阿里巴巴涨3.94%、哔哩哔哩涨3.8%、百度涨2%、快手涨1%。能源局会议指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光伏股普涨,彩虹新能源涨3%;工信部通信行程卡查询时间范围由14天调整为7天,旅游股走强,携程集团涨超3%;澳门实施“封城”为不实传言,博彩股走强;煤炭股、海运股、黄金股、核电股、药品股等股普涨。另外,电力股、乳制品股、互联网医疗股、电信股等股走弱。
HK 恒生指数 HK 恒生科技指数
7.2w 阅读
2022-07-08 11:39
小米回应“自动驾驶车路试”:在测试自动驾驶技术 不是我们的车
格隆汇7月8日丨针对“小米自动驾驶车路试”传闻,小米相关人士回应称,“这是我们在测试自动驾驶技术,不是我们的车。”昨日,一张车身贴有“小米自动驾驶测试”车辆的图片在行业中流传,图片显示其车顶或配有激光雷达。按照规划,小米首款车型预计在2024年正式量产。
HK 小米集团-W
3.1w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