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视野, 下注中国
打开APP
2025-05-18 05:33 星期日
2023-02-06 07:21
临近空间飞行器市场前景广阔
格隆汇2月6日丨近日,临近空间飞行器备受关注。临近空间是指距离地面20公里至100公里的空域,不在传统航空和航天的覆盖范畴内,是人类尚未进行大规模利用的空白空域。业内人士表示,临近空间应用技术的发展不仅从空间层面连接着天空和太空,同时也将航空与航天的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在民用和军事领域应用需求广阔。
17.7w 阅读
2023-02-06 07:21
社会库存七连升 钢材市场需求处于恢复阶段
格隆汇2月6日丨机构监测数据显示,全国钢材社会库存连续7周上升,但建材、板材库存上升速度有所放缓。从需求端看,节后下游需求释放有限,市场成交依然不足,市场需求处于恢复阶段。展望2023年钢铁行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日前表示,稳经济效应逐步释放,将利好钢铁行业,对钢铁消费形成有力的支撑。
2.0w 阅读
2023-02-06 07:20
多家上市公司公布投资计划 钙钛矿电池产业化进程提速
格隆汇2月6日丨日前,宝馨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宣布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投资计划。今年以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提速。业内机构预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未来发展前景良好,有望掀起光伏领域新一轮技术革新,并有望于2024年实现GW(十亿瓦特)级产能。
SZ 宝馨科技
9.8w 阅读
2023-02-06 07:20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今年将全面推进探月工程四期
格隆汇2月6日丨今年,中国将全面推进探月工程四期,规划包括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任务。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介绍,嫦娥六号将从月球背面采集更多样品,争取实现2000克的目标。嫦娥七号准备在月球南极着陆,主要任务是开展飞跃探测,争取能找到水。嫦娥八号准备在2028年前后实施发射,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将会组成月球南极科研站的基本型,有月球轨道器、着陆器、月球车、飞跃器以及若干科学探测仪器。
16.6w 阅读
2023-02-06 07:10
今年以来北向资金净买入达1467亿元,高盛股票策略团队仍维持对A股的战略乐观和偏好
格隆汇2月6日丨截至2月3日,今年以来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达1467.11亿元。仅1月份,北向资金净流入额累计达1413亿元,创单月净流入新高。高盛认为,综合考虑A股市场的规模、流动性、分散性、政策环境和超额收益潜力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高盛股票策略团队仍维持对A股的战略乐观和偏好。同时,结合境内外市场的历史交易表现及A股对持续改善的增长周期具备更有利的价格敏感度,未来几个季度,总体维持高配离岸中概股和A股市场的判断。
15.5w 阅读
2023-02-06 07:09
“光储充放”一体化政策逐步落地,业内:光储一体机市场刚起步,须尽快形成规模
格隆汇2月6日丨日前发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在重点任务中提出,加快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自动充电、快速换电等新型充换电技术应用,加快“光储充放”一体化试点应用。中泰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冬伟表示,由于国内分布式光伏发展起步晚,光储一体机产品主要出口欧洲和美国市场,国内用户侧使用量较低。近两年来,“光储充放”一体化项目逐渐兴起,国内半导体厂商也加大国内市场的产品研发和布局,特别是在功率器件方面,入局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但因为市场刚刚起步,须尽快形成市场规模为企业带来效益。
1.5w 阅读
2023-02-06 07:09
寿险“老七家”排位不变 负债端压力仍存
格隆汇2月6日丨随着非上市险企2022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披露,寿险业头部机构的全年业务格局也开了牌。在整体增长承压的2022年,“老七家”寿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增减幅度都不大,使得各公司座次未变,这也是近年来不多见的保持排位稳定的一年。近年寿险行业竞争激烈,头部公司排位变化成为一个看点。不过,2022年“老七家”这一群体的保费收入排序则与2021年一致,并未发生变化。其中,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仍稳居寿险业前三位置,保费收入分别约为6152亿元、4393亿元、2223亿元。位居其后的几家公司保费收入相对接近,近年排名屡有更迭变化,2022年则延续了2021年的位次。泰康人寿自2021年升至第四位,并在2022年保持住这一位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708亿元,同比增长3.71%。此外,新华保险保费收入1631亿元,太平人寿、人保寿险保费收入则分别为1540亿元、927亿元。
SH 中国人寿 SH 中国平安
2.2w 阅读
2023-02-06 07:08
证券日报:中国股市成交量放大,内资是当仁不让的主导者
格隆汇2月6日丨据证券日报,近期,有关北向资金入市的讨论较多。从市场成交量来看,各路资金在持续进场,而内资是当仁不让的主导者。统计显示,从2022年12月26日(周一)所在的一周开始,A股周成交额由3.16万亿元逐步回升。上周A股周成交额已达到4.91万亿元,其中有三个交易日成交额突破万亿元。在剔除了上周北向资金净买入341.79亿元后,A股成交额仍较12月26日这周大增1.71万亿元,这个级别的增量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市场中的内资在增加。可见,所谓“内资离场论”不过是贩卖焦虑。不排除今年以来市场快速反弹,部分看空者踏空,错过了上车机会,想找机会低位上车。
15.4w 阅读
2023-02-06 07:07
多个出境游团队今日出发,上市旅企多措并举拓市场
格隆汇2月6日丨据文旅部网站消息,2月6日起,恢复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内地与香港、澳门入出境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2月6日,首批出境游团队即将出发,且部分旅行社相继透露了出境游团队的出行计划。据悉,2月6日,广州最早一批出境游团队将搭乘0点15分的航班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起飞前往迪拜;当日,还有14名四川旅客将跟团前往泰国普吉岛。查阅公开信息了解到,多个OTA平台已陆续上线包含机票及酒店的出境团队游产品,部分平台的跟团游页面中,“泰国曼谷+芭堤雅”等热门境外旅游城市被推至重要位置。“预期接下来国内出境游需求将会旺盛”,一位长期带团出境游的导游兴奋地表示,开年以来就有部分在线旅游平台和旅行社筹备出境游相关业务。
1.8w 阅读
2023-02-06 07:03
钼价大涨后锑价再创新高,A股上演“小金属”行情,板块涌现多只“人气股”
格隆汇2月6日丨受益于下游新能源需求放量以及供需缺口,钼、钨、锑、锆等小金属分支走势强劲。受多种小金属价格上涨驱动,小金属概念板块近期表现强势。截至2月3日收盘,其板块指数从2023年1月3日至今累计上涨近12.88%,位居沪深两市板块指数涨幅榜前列。小金属概念还涌现出多只“人气股”,截至2月3日收盘,翔鹭钨业、东方锆业涨停,厦门钨业、章源钨业、吉翔股份等跟涨。
SZ 翔鹭钨业 SH 厦门钨业
4.0w 阅读
2023-02-06 07:02
硅片价格陆续回升,下游企业成本压力陡增
格隆汇2月6日丨2月4日, TCL中环上调单晶硅片价格。其中150μm厚度P型210、182硅片报价分别为8.2元/片、6.22元/片。较2022年12月23日报价分别上调1.1元/片、0.82元/片。而在此之前,2月1日晚间,InfoLink Consulting公布春节后第一周的光伏产品报价,其中多晶硅致密料的均价每公斤178元,较上周上涨幅度为18.7%。多位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当前硅料、硅片的价格回升,一方面说明了供求关系较春节前发生了变化,同时也反映了产业链上下游环节价格博弈加剧。然而对于上游硅料价格能持续上涨多久,目前市场上的看法不一。
9.5w 阅读
2023-02-06 07:02
150家期货公司去年净利达109.89亿元 总管理规模近1.5万亿元
格隆汇2月6日丨日前,中国期货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份,全国150家期货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14亿元,净利润14.8亿元。截至去年末,期货公司全市场总管理规模(总客户权益)近1.5万亿元,2022年实现净利润109.89亿元。
10.6w 阅读
2023-02-06 07:02
六大银行盈利稳定性逐步提高 服务制造业、绿色金融等领域力度大增
格隆汇2月6日丨截至2022年9月末,国有六大行贷款余额(企业贷款和垫款)合计突破90万亿元大关,达92.05万亿元,较2021年年末增长11.30%。去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积极调整信贷结构,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和重点领域,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质效得到极大提升。取得这一系列成效,离不开以国有六大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持续稳定发展。业内人士表示,只有盈利稳定性、资产质量安全性进一步提高,方能进一步发挥金融支持经济稳定作用,为稳住经济大盘贡献源源不断的金融力量。
1.0w 阅读
2023-02-06 07:01
稳楼市措施密集出台,50省市(县)下调房贷利率
格隆汇2月6日丨进入2023年,各地持续落实“因城施策”,稳楼市政策措施密集出台。据中指研究院数据,截至1月31日,已有50省市(县)出台53项政策,多地继续出台优化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多地节后下调首套房贷利率,已有超20城降低首套房贷利率下限至4%以下。2023年开年全国楼市政策主要涉及优化限购措施、降低首付比例及房贷利率、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方面。各地因城施策主要围绕降利率、降首付两大方面持续发力。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优化信贷政策预计将是地方支持刚需和改善需求的发力点,未来按揭贷款政策力度有望继续加码;同时,随着政策持续优化效果的显现,一二线城市将率先复苏,全国市场也有望于二季度企稳。
4.9k 阅读
2023-02-06 07:00
机构预测1月份经济数据:CPI同比温和抬升 PPI同比降幅收窄
格隆汇2月6日丨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预计1月份CPI和PPI的同比增长数据分别为2%和-0.5%。1月份PMI出厂价格小幅下滑,主要工业品价格也基本平稳或小幅下滑,预计PPI环比小幅通缩。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判断,1月份CPI同比将在2.1%左右,涨幅较上月小幅扩大0.3个百分点。预计2023年一季度CPI将延续略高于2.0%的温和走势,其中消费修复有可能推动物价上涨动能增强,但CPI同比超过3.0%的可能性不大。在PPI方面,1月份PPI同比增长将在-0.3%左右,继续处于通缩状态,但降幅较上月会收窄0.4个百分点。
9.0w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