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视野, 下注中国
打开APP
2025-05-04 03:21 星期日
02-21 16:55
我国首个AI儿科医生参与多学科会诊
格隆汇2月21日|在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会诊中心,国内首个AI儿科医生“上岗”,与多位儿科专家共同完成“AI儿科医生+多学科专家”的双医并行多学科会诊。据悉,此次“上岗”的AI儿科医生,整合了北京儿童医院300多位知名儿科专家的临床经验和专家们数十年的高质量病历数据。有望全方位覆盖基层医疗机构和家庭健康管理等多元化场景,促进我国儿科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和高质量发展。
35.2w 阅读
02-21 16:41
OpenAI在几个地区推出人工智能经纪Operator
格隆汇2月21日|OpenAI周五表示,它正在向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印度、日本、新加坡、韩国、英国等地的ChatGPT Pro用户推出所谓的人工智能经纪“Operator”,可以代表用户执行任务。OpenAI表示,除了欧盟、瑞士、挪威、列支敦士登和冰岛之外,Operator将在大多数支持ChatGPT的地区提供服务。今年1月在美国推出的“Operator”是市场上几款“人工智能经纪”工具之一,它可以接受指示做一些事情,比如订票、预订餐厅、提交费用报告或在电子商务网站上购物。
58.9w 阅读
02-21 13:50
DeepSeek App上线一个月下载量破1亿
格隆汇2月21日|据每经,从数据分析平台QuestMobile获得的最新数据显示,从上线以来至2月9日,DeepSeekApp的累计下载量已超1.1亿次,周活跃用户规模最高近9700万。更为重要的是,DeepSeek几乎没在营销上投入。在DeepSeek的强劲势头下,曾一度突出重围的Kimi和豆包却似乎正在沦为“配角”。Kimi近一年来预估已累计投流高达9亿元,但用户增长效果不佳。
69.4w 阅读
02-21 12:59
DeepSeek将于下周陆续开源5个代码库 每日解锁新内容
格隆汇2月21日|DeepSeek今日宣布,接下来一周,会陆续来源5个代码库,每日都有新内容解锁,进一步分享新的进展。DeepSeek介绍,当前在线服务的模块已经经过测试、部署完备,可以投入生产环境。公司将自己定义为小公司,并还表示,每一次分享都会变成强有力的势能,加速行业发展的旅程。并称这个领域没有高高在上的象牙塔,只有纯粹的车库创业精神与社区共筑的创新力量。
84.5w 阅读
02-21 10:34
企业微信接入DeepSeek 腾讯ToB ToC业务全面拥抱AI
格隆汇2月21日|腾讯企业微信发布多项深度接入DeepSeek的AI功能,聚焦如何更好地服务客户、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等企业的真实痛点,助力上千万家企业实现“业务升级”,上线功能包括智能机器人、客户跟进总结、数据与智能专区等,在企业微信均可免费使用。据悉,企业微信接入DeepSeek,这是继微信接入DeepSeek后,腾讯在AI布局上的又一次重大升级,意味着腾讯集团在个人社交网络和产业互联网上的双重布局,微信生态价值将再上一个台阶。
HK 腾讯控股
37.6w 阅读
工信部组织开展算力强基揭榜行动 支持超大规模参数模型的训推一体化异构智算平台
格隆汇2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组织开展算力强基揭榜行动。将面向计算、存储、网络、应用、绿色、安全等六大重点方向,发掘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企事业单位,突破一批标志性技术产品和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统筹利用各类资源对揭榜入围、优胜单位予以支持,推动优秀成果示范应用推广。
揭榜任务之一:面向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和推理对计算资源的需求,研发支持超大规模参数模型的训练、推理一体化智算平台,包括资源调度策略、训推加速套件等,并可支持多种硬件架构,屏蔽底层硬件差异,提升超大规模模型在训练、推理过程中稳定性、资源利用率和运行效率。
预期目标:到2026年,研发一套支持万亿参数模型的超大规模训推一体化智算平台,万卡环境下稳定训练时间不低于30天,有效训练时长不低于95%,训练效率较当前主流水平提升不低于30%,推理效率提升不低于50%。支持主流深度学习框架,兼容多种硬件架构,并提供统一的编程接口和开发环境,实现不低于10个行业用户的落地验证。
59.2w 阅读
02-21 08:56
深圳大学联合华为满血版DeepSeek-R1上线
格隆汇2月21日|据深圳大学官微,开学第一周,深大全国产化、本地化部署的满血版DeepSeek-R1(671B)正式上线。深圳大学大数据系统计算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深圳大学信息中心联合华为,基于昇腾平台部署满血版DeepSeek-R1(671B)大模型,为全校师生提供高效、稳定的本地化AI服务。
28.8w 阅读
02-21 08:40
Figure机器人迎来大升级!
格隆汇2月21日丨位于硅谷的人形机器人公司Figure多次预告的AI新成果,终于揭开面纱。北京时间2月20日晚,Figure AI发布了首个通用视觉-语言-行动模型——Helix。
Helix能像人类一样推理,将感知、语言理解和学习控制融为一体,可以通过自然语言直接控制人形机器人整个上半身。Helix可以在没有任何特定任务演示或大量手动编程的情况下,快速生成长程、协作性的灵巧操作。
配备了Helix的Figure机器人只需根据自然语言提示,就能拾取几乎任何小型家用物品 ,包括数以千计它们从未见过的物品。例如,当被要求“拾起沙漠中的物品”时,Helix会识别出玩具仙人掌,选择最近的手,并执行精确的运动指令将其牢牢抓住。
与之前的方法不同,Helix使用一组神经网络权重来学习所有行为——拾取和放置物品、使用抽屉和冰箱以及跨机器人交互——而无需针对具体任务进行微调。
9.8w 阅读
02-21 08:02
国泰君安:DeepSeek NSA架构引领AI效率革新
格隆汇2月21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指出,DeepSeek发布NSA(Native Sparse Attention)相关论文,突破长文本处理瓶颈,低成本模型训练可行性推动AI大模型转向算法效率竞争。通过降低AI应用开发门槛,有望激发新一轮创新浪潮,最终加速AI在各行业的渗透,带动整个产业链升级,从基础设施到应用层都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41.3w 阅读
02-20 21:26
德勤:今年将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及TMT行业迎来重大转折的“间隔年”
格隆汇2月20日|德勤发布2025年科技预测报告,认为今年将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科技、传媒和电信(TMT)行业迎来重大转折的“间隔年”(Gap Year),这一年将凸显出消弭关键差距以解锁当今潜力的迫切需求。展望2025年及之后,人工智能为代表的TMT产业即将实现重大飞跃,这一飞跃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生成式AI的迅速普及。
德勤也预计,到2025年在已部署生成式AI的企业中,将有25%的企业开展代理式人工智能的试点项目或进行概念验证。到2027年,这一比例将增至50%。代理式人工智能可以自主完成复杂的任务,提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和效率。
报告也预测,2025年全球智能型手机出货量将将从2024年的5%年增长率小幅提升至7%左右。部分成长量可能来自换机周期,另一部分成长动能是早期用户对端侧生成式AI的热情追捧。
45.9w 阅读
02-20 21:04
OpenAI每周活跃用户达到4亿人
格隆汇2月20日|尽管竞争日益激烈,OpenAI的发展似乎依然迅速。OpenAI首席运营官Brad Lightcap表示,截至今年2月,公司每周活跃用户达到4亿,比12月的3亿增长了33%。Lightcap指出,随着ChatGPT对更广泛人群的实用性和熟悉度的提升,用户数量的增长是“自然而然的”。Lightcap补充说,“总体而言,人们确实想要这些工具,并且看到这些工具真的很有价值。”这种效应也蔓延到其不断增长的企业业务中。Lightcap表示,该公司现在拥有200万付费企业用户,大约是9月份的两倍。根据Lightcap的说法,在过去六个月中,开发者流量也翻了一番,其“推理”模型GPT-3的开发者流量更是增长了五倍。
52.0w 阅读
阿里巴巴吴泳铭:将专注三大业务类型,投入三大AI方向
格隆汇2月20日|在2025财年三季度财报分析师电话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表示,在继续专注于国内外电商业务、AI+云计算的科技业务、互联网平台产品这三大业务类型的基础上,未来三年,阿里将围绕AI战略核心,加大投入三大领域:
第一,投入AI和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建设。AI时代对于基础设施有明确而巨大的需求,未来三年在云和AI的基础设施投入预计将超越过去十年的总和。
第二,投入AI基础模型平台及AI原生应用。AI基础大模型对于行业生产力变革具有重大意义。阿里将大幅提升AI基础模型的研发投入,确保技术先进性和行业领先地位,并推动AI原生应用的发展。
第三,投入现有业务的AI转型升级。对于电商和其他互联网平台业务,AI技术升级将带来用户价值的巨大提升机会,因此将持续提升AI应用的研发投入和算力投入,运用AI深度改造升级各业务,把握AI时代的新发展机遇。
US 阿里巴巴 HK 阿里巴巴-W
80.7w 阅读
02-20 20:40
阿里即将推出基于Qwen2.5-MAX的深度推理模型
格隆汇2月20日|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在财报会上表示,阿里将于近期发布基于千问Qwen2.5-MAX的深度推理模型。1月底,阿里发布了AI基础大模型千问旗舰版Qwen2.5-Max,在多项权威基准评测中,处于业界领先水平。目前,Qwen的全球衍生模型已突破9万个,全球排名第一。
US 阿里巴巴 HK 阿里巴巴-W
80.1w 阅读
李强:要大力促进科技消费 释放人工智能终端产品等消费潜力
格隆汇2月20日|据央视,国务院今日以“坚持促消费和惠民生相结合,大力提振消费扩大国内需求”为主题,进行第十二次专题学习。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主持学习时强调,<u>要把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以更大力度和更精准措施提振消费</u>,持续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作讲解。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何立峰,国务委员谌贻琴作交流发言。
李强在听取讲座和交流发言后指出,内部可循环、内需为主导是大国经济的独有优势。<u>提振消费既是当前扩内需、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也是中长期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u>要把消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多依靠提振消费扩大国内需求、畅通经济循环、拉动经济增长。
李强指出,要紧扣居民需要挖掘我国巨大消费潜力。<u>要大力促进服务消费</u>,全面提升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旅游、养老、家政服务等领域的供给水平,特别是围绕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重点,加快补齐相应的服务短板。<u>要大力促进科技消费</u>,用好我国应用场景丰富、技术迭代能力强等优势,<u>加快人工智能技术推广,释放人工智能终端产品等消费潜力</u>。<u>要大力促进细分市场消费</u>,立足我国庞大人口基数,顺应多元化、差异化趋势,在更多细分领域开发优质产品和服务,激发新的消费需求。
李强强调,要突出重点加大政策支持,<u>政策资源更多用于撬动性、带动性强的领域</u>,更好发挥市场力量提振消费。要找准要害加快改革破题,放宽相关行业市场准入,增加高质量消费供给。要把支持政策和改革举措协同起来,形成促消费的合力。
国务院以“坚持促消费和惠民生相结合,大力提振消费扩大国内需求”为主题,进行第十二次专题学习。国务院总理李强指出,要紧扣居民需要充分挖掘我国巨大消费潜力。要大力促进服务消费,全面提升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旅游、养老、家政服务等领域的供给水平,特别是围绕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重点,加快补齐相应的服务短板。要大力促进科技消费,用好我国应用场景丰富、技术迭代能力强等优势,加快人工智能技术推广,释放人工智能终端产品等消费潜力。要大力促进细分市场消费,立足我国庞大人口基数,顺应多元化、差异化趋势,在更多细分领域开发优质产品和服务,激发新的消费需求。
150.4w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