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视野, 下注中国
打开APP
2025-07-10 15:05 星期四
2024-09-26 15:55
国防部回应我军发射洲际导弹
格隆汇9月26日|国防部9月26日下午举行例行记者会,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大校答记者问。张晓刚表示,我们组织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实验是为了检验武器装备性能和部队训练水平,是例行性军事训练活动,完全合法合理。中国的核政策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延续性和可预测性。我们始终恪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核政策,坚定奉行自卫防御核战略,不搞军备竞赛,明确承诺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地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坚持将自身核力量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
18.9w 阅读
2024-09-26 15:54
消息人士:欧洲央行鸽派阵营将争取10月进行降息
格隆汇9月26日|七名消息人士表示,在一系列弱于预期的经济数据出炉后,欧洲央行的政策鸽派正准备争取下个月降息。欧洲央行决策者此前认为,在本月下调借贷成本后,10月17日降息的可能性不大,不过,消息人士称,令人失望的欧元区企业调查和德国信心数据,以及薪资增速放缓幅度超出预期,令支持降息的政策制定者更有底气推动降息。
20.0w 阅读
2024-09-26 15:53
国防部:坚决反对美在南海搞胁迫霸凌和阵营对抗
格隆汇9月26日丨据北京日报,9月21日至22日,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领导人峰会举行。峰会后的联合声明表态不针对中国,但却指责当前南海存在“胁迫和霸凌”。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大校对此表示,有关联合声明用似是而非的语言叙事,妄图遮掩针对中国的险恶用心。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方在管辖海空域维权执法,完全正当合理、无可非议。美、日、印、澳都不是南海问题当事方,却对中国搞“麦克风外交”,明里暗里指责抹黑中方,拱火搅局、误导舆论。要说谁在南海搞胁迫和霸凌,谁在搞阵营对抗,美国当之无愧。
19.6w 阅读
2024-09-26 15:51
研报掘金丨长江证券:三安光电Q2营收逐步向上,存货结构持续改善,予“买入”评级
格隆汇9月26日|长江证券研报指出,上半年下游需求逐步复苏,助推三安光电(600703.SH)实现营业收入76.79亿元,同比+18.70%,实现归母净利润1.84亿元,同比+8.44%;其中2024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22亿元,同比+15.74%,环比+15.89%,收入逐步向上。值得重视的是,2024H期末公司存货净值较期初减少1.22亿元,其中LED存货净值减少1.78亿元,集成电路存货净值增加0.56亿元,公司库存水位持续下降,存货结构持续改善。此外,湖南三安与理想汽车成立的合资公司苏州斯科半导体一期产线实现通线,全桥功率模块C样已交付,预计将在2024年下半年完成产品验证,2025年有望迎来模块批量生产。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SH 三安光电
22.9w 阅读
2024-09-26 15:50
中方就加拿大对华相关限制性措施发起首例反歧视调查 商务部回应
格隆汇9月26日|商务部9月26日下午举行例行记者会。有媒体提问称,商务部就加拿大对华相关限制性措施发起首例反歧视调查,各界十分关注。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表示本次调查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提供公共评论等机会。欢迎包括中国国内产业、企业在内受加方措施影响的各相关利害方积极参与调查,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卫中国企业的正当权益。
28.6w 阅读
2024-09-26 15:49
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超过40%
格隆汇9月26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2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为12.7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比重超过40%,达到40.7%。新能源持续快速发展带动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及比重持续较快提升,能源电力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24.8w 阅读
2024-09-26 15:47
德意志银行调整预期 欧洲央行或加快降息步伐
格隆汇9月26日|德意志银行周四表示,目前预计欧洲央行将加快降息周期,从12月开始连续降息25个基点,不排除12月降息50个基点的可能性。该银行表示,此前预计央行将遵循逐步宽松的路径,每季度降息25个基点,直到2025年底左右达到2-2.5%的最终利率。欧洲央行在一份报告中表示:“预计欧洲央行正朝着更快的正常化迈进,欧洲央行将在六个月前的2025年年中达到2.00-2.50%的最终利率。”德意志银行是本周最新一家改变其对欧洲央行政策呼吁的银行,此前有进一步迹象显示该地区经济前景趋弱。
19.6w 阅读
2024-09-26 15:46
中国位居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11位 较去年排名上升
格隆汇9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当地时间26日公布了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在对全球130多个经济体的排名中,中国较去年排名上升,位居第11位,仍是排名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报告显示,瑞士、瑞典、美国、 新加坡和英国分别排在前5位,中国、土耳其、印度、越南和菲律宾则是10年来创新力发展最快的经济体。报告还指出,风险投资活动、研发资金等衡量未来创新活动的主要指标呈现严重疲软状况。其中,2020年至2022年的创新投资热潮出现逆转;在利率上升的背景下,2023年风险资本融资下降了约40%;研发支出增长下滑;国际专利申请量和科学出版物数量下降。
18.8w 阅读
2024-09-26 15:45
特斯拉开始在墨西哥交付Cybertruck
格隆汇9月26日丨当地时间周三,美国电动汽车巨头特斯拉开始在墨西哥交付Cybertruck,这使墨西哥成为美国以外首个交付这款电动皮卡的国家,早于加拿大。
US 特斯拉
18.6w 阅读
2024-09-26 15:42
国防部:美炒作所谓“中国军事威胁”已到无可救药地步
格隆汇9月26日|国防部9月26日下午举行例行记者会,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大校答记者问。记者:据报道,美副国务卿坎贝尔近期在美国会众议院外交委员会小组会议上声称,中国是美国“史上最大挑战”,中国威胁已超越冷战。美国防战略委员会公布《2022年美国国防战略评估报告》,认为美存在国防战略过时、军队结构不合理,国防工业产能不足等突出问题,无法应对中国和俄罗斯的双重威胁。请问对此有何评论?
张晓刚:近年来,美方以自己的霸权思维镜像中国,以竞争和威胁的视角看待中国军队,渲染炒作所谓的“中国军事威胁”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其用意不过是为扩充自身军力找借口。中方历来坚决反对美方抱持冷战思维、制造激化矛盾、损害中国战略安全和利益的言行。
中方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坚定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旨在维护自身安全和发展利益,为世界增添和平红利。众所周知,美方才是威胁世界和平的最大挑战、战争冲突的“策源地”。打“中国牌”治不好美国自身的病。我们要求美方树立正确对华认知,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军力发展和战略意图,多做有利于维护两国两军关系、促进地区和平稳定的事。
17.8w 阅读
2024-09-26 15:41
中方宣布《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 外交部介绍详细情况
格隆汇9月26日|据北京日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林剑介绍,当地时间9月25日,由中国和赞比亚合办的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高级别会议在纽约的联合国总部举行。今年以来,中方先后推动联大通过了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举办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及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和首届人工智能能力建设研讨班。这次提出的普惠计划与上述的行动一脉相承,充分体现了中方对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治理的引领作用。我们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切实推进普惠计划的落实,推动各国共享智能红利,共同走向共同走向更加美好的智能未来。
16.6w 阅读
2024-09-26 15:40
国防部介绍新修订的《国防教育法》
格隆汇9月26日|国防部 9月26日下午举行例行记者会,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大校答记者问。记者:据报道,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近日表决通过新修订的《国防教育法》,自9月21日起施行。请进一步介绍这部法律修订情况。
张晓刚: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此次国防教育法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了修订:一是明确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防教育工作的领导,建立集中统一、分工负责、军地协同的国防教育领导体制。二是强调学校国防教育与兵役宣传教育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学校国防教育体系,增强学生依法服兵役意识。三是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军委机关有关部门共同制定学生军事训练大纲,普通高等学校、高中阶段学校按纲施训,加强军事技能训练,磨炼意志品质,增强组织纪律性。四是拓展社会国防教育范围和渠道,各地区、各部门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和重大主题活动等,广泛开展群众性国防教育活动,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
17.5w 阅读
2024-09-26 15:40
一艘澳大利亚驱逐舰和一艘新西兰补给舰过航台湾海峡 外交部回应
格隆汇9月26日|在26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称,9月25日,一艘澳大利亚驱逐舰和一艘新西兰补给舰过航台湾海峡,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对于外国军舰过航台湾海峡,中方一贯依法依规予以处置,同时对任何可能危害中方主权和安全的行径保持高度的警惕。
23.8w 阅读
2024-09-26 15:39
外交部:再次提醒中国公民近期暂不前往黎巴嫩 已在黎中国公民密切关注当地局势
格隆汇9月26日丨在26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就中东局势升级和在该地区的中国公民的安全情况向中方提问。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介绍称,鉴于当前黎以边境紧张的局势,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及驻黎巴嫩使馆已经启动应急机制,完善相关预案,并多次发布安全提醒。
他表示,我们再次提醒中国公民近期暂不前往黎巴嫩,已在黎的中国公民密切关注当地局势,搭乘商业航班尽快回国或离境。确需继续留黎的人员,请保持高度警惕,做好应急准备和物资储备,避免前往南部高风险地区。如遇紧急情况,请及时与驻黎巴嫩使馆联系,寻求帮助。我们将为转移避险及其他有需要的中国公民全力提供协助。
14.4w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