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视野, 下注中国
打开APP
2025-05-09 12:43 星期五
2024-04-12 18:52
格隆汇4月12日|富国银行2024年Q1营收208.6亿美元,市场预期201.98亿美元,上年同期207.3亿美元。
US 富国银行
17.1w 阅读
2024-04-12 18:51
权威专家:央行将综合运用多种工具投放流动性 保障政府债券顺利发行
格隆汇4月12日|目前市场预计二季度或迎来政府债券发行密集期,尤其是特别国债也可能启动发行。对此,权威专家表示,预计央行将灵活把握公开市场逆回购等政策工具的操作力度,精准对冲财政发债因素的短期影响,维护市场利率平稳运行。此外,该专家表示,未来央行可能将买卖国债纳入政策工具储备,丰富流动性管理工具箱;但货币金融条件总体仍将维持合理适度,这与欧美正常货币政策用尽、被迫大量购买国债等的行为有根本区别。
29.2w 阅读
2024-04-12 18:51
格隆汇4月12日|摩根大通一季度调整后营收425.5亿美元,市场预估416.4亿美元。
US 摩根大通
17.6w 阅读
2024-04-12 18:50
央行: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1.24万亿元
格隆汇4月12日|央行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1.24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8.56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2225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2855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56万亿元。3月末,外币存款余额8326亿美元,同比下降8.7%。一季度外币存款增加347亿美元。
20.4w 阅读
2024-04-12 18:49
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股票被实施ST的不进入风险警示板交易 涨跌幅限制仍为20%
格隆汇4月12日|上交所就《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等7项业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答记者问。上交所切实加强监管约束,在科创板引入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制度,进一步强化科创板“严监管”理念,立规矩、树导向,持续净化市场生态、严防乱象重演。
科创板实施ST的情形总体与主板保持一致,即针对关联方资金占用、违规担保、公司治理机制失灵、内部控制薄弱、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存在财务造假行为、分红明显不足等实施ST,以充分提示上市公司风险、保障中小投资者利益。同时,为了平稳过渡,拟作如下安排:第一,除分红不达标外,内控非标意见、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2项情形,以2024年度作为起算年度;其余6项自新的上市规则发布之日起实施,触发规定情形的将在6个月后在公司股票简称前冠以“ST”字样。第二,在科创板施行ST情形前的6个月过渡期内,上市公司已实际触及任一情形的,应当立即披露特别风险提示公告直至相应情形消除或者被实施ST。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科创板上市公司股票被实施ST的,不进入风险警示板交易,涨跌幅限制仍为20%。投资者当日通过竞价交易、大宗交易和盘后固定价格交易累计买入的单只风险警示股票,数量不得超过50万股。上市公司回购股份、持股5%以上股东根据已披露的增持计划增持股份可不受前述50万股买入限制。
14.0w 阅读
2024-04-12 18:48
中国3月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8.3%,低于预期
格隆汇4月12日|央行: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4.8万亿元,同比增8.3%,预期8.7%,前值8.7%;狭义货币(M1)余额68.58万亿元,同比增1.1%,预期1.5%,前值1.2%;流通中货币(M0)余额11.72万亿元,同比增11%,前值12.5%。一季度净投放现金3766亿元。
19.4w 阅读
2024-04-12 18:48
上交所:新上市规则对于财务类强制退市的修改 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格隆汇4月12日|上交所就《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等7项业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答记者问。2020年退市制度改革构建了交易类、财务类、规范类和重大违法类四大类强制退市情形。结合退市制度执行情况,本次针对性完善了上述四类强制退市情形的具体指标,并明确了各类强制退市情形的过渡期安排。
10.3w 阅读
2024-04-12 18:48
中国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9.46万亿元
格隆汇4月12日丨央行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9.46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1.33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56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9750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7.77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97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2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1.5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336亿元。
10.0w 阅读
2024-04-12 18:47
上交所:将多年不分红或者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纳入ST的情形
格隆汇4月12日|上交所就《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等7项业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答记者问。现金分红是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的最直接、最有效路径之一。着眼于进一步提高现金分红的稳定性、及时性、可预期性,上交所拟对主板、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中有关分红的规定作如下优化安排。
一是对分红不达标采取强约束措施。重点是将多年不分红或者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纳入“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的情形。主板方面,对符合分红基本条件,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现金分红总额低于年均净利润的30%,且累计分红金额低于5,000万元的公司,实施ST。科创板方面,考虑到不同板块特点和公司差异情况,将分红金额绝对值标准调整为3,000万。同时,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研发投入占累计营业收入比例15%以上或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研发投入金额累计在3亿元以上的科创板公司,可豁免实施ST。回购注销金额纳入现金分红金额计算。这一调整拟自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届时“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即对应2022年度至2024年度。
二是积极推动上市公司一年多次分红。要求上市公司综合考虑未分配利润、当期业绩等因素确定分红频次,并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增加分红频次,稳定投资者分红预期。进一步明确中期分红利润基准,消除对报表审计要求上的理解分歧。
17.1w 阅读
2024-04-12 18:46
上交所:拓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适用范围 新增三种规范类退市情形
格隆汇4月12日|上交所就《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等7项业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答记者问。修订主板、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突出打击财务造假、资金占用的严监管导向,聚焦上市公司投资价值。
一是拓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适用范围。财务造假是触碰市场底线的恶性违法行为,市场关注度高,且态度鲜明、立场一致。本次修订在保留原有欺诈发行、规避财务类退市等重大违法退市标准的基础上,坚决打击恶性和长期系统性财务造假。第一,严打多年连续造假,造假行为持续3年及以上的,只要被行政处罚予以认定,坚决予以出清。第二,加大严重造假的出清力度,进一步调低“造假金额+造假比例”的退市标准。对于1年造假的,当年财务造假金额达到2亿元以上,且造假比例达到30%以上的,予以退市;连续2年造假的,造假金额合计数达到3亿元以上,造假比例达到20%以上的,予以退市。
二是新增三种规范类退市情形。第一,上市公司内控失效,出现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余额达到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绝对值30%或者金额超过2亿元,被中国证监会责令改正但未在规定期限内改正的,坚决予以出清。此类公司内控形同虚设,独立性完全丧失,沦为控股股东攫取利益的工具,有必要将其清出市场。通过退市机制设立“高压线”,也有利于震慑资金占用行为。第二,将内控审计意见纳入规范类退市指标,督促公司切实强化内部管理和公司治理。拟将连续2年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或者无法表示意见,或者未按照规定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公司纳入退市风险警示范围,第三年再次触及前述情形的,将被终止上市。第三,新增控制权无序争夺的情形,督促公司规范内部治理。
三是收紧财务类退市指标。提高亏损公司的营业收入退市指标,加大绩差公司淘汰力度。一方面,充分考虑沪市主板在新形势下的定位和上市公司发展情况,结合加大“壳公司”出清力度的需要,拟调高营业收入指标至3亿元;结合科创板公司成长性和收入规模特点,对其组合类财务退市指标不作调整。另一方面,引入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机制,对于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退市风险警示公司予以退市,提高撤销退市风险警示的规范性要求。
四是完善市值标准等交易类退市指标。适当提高主板A股(含A+B股)上市公司的市值退市指标至5亿元。同时,考虑到科创板公司较主板在上市条件、发展阶段和收入规模以及投资者适当性方面有较大差异,科创板公司市值标准不变,仍然为3亿元。这一调整,将有助于充分发挥市场化退市功能,有效推动上市公司提升质量和投资价值。
7.3w 阅读
2024-04-12 18:45
央行:一季度社融规模增量累计12.93万亿元 比上年同期少1.61万亿元
格隆汇4月12日|央行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2.9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61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9.11万亿元,同比少增1.59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1523亿元,同比多增917亿元;委托贷款减少995亿元,同比多减1676亿元;信托贷款增加1983亿元,同比多增2024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5500亿元,同比多增814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12万亿元,同比多2551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36万亿元,同比少4708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763亿元,同比少1386亿元。
13.9w 阅读
2024-04-12 18:43
上交所:提高主板重组上市条件 支持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
格隆汇4月12日丨上交所就《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等7项业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答记者问。一是修订重组上市条件。加大对重组上市的监管力度,削减“壳资源”价值,对照主板上市条件的修改,提高主板重组上市条件。
二是完善重组小额快速审核机制。扩大科创板小额快速机制适用范围,取消科创板配套融资“不得用于支付交易对价”的限制;按照融资需求与公司规模相匹配的思路,将科创板配套融资由“不超过5,000万元”改为“不超过上市公司最近一年经审计净资产的10%”。明确“交易方案存在重大无先例、重大舆情等重大复杂情形”的,不适用小额快速审核程序。此外,将小额快速机制下交易所的审核时限缩减至20个工作日,切实提升审核效率,明确市场预期。
三是支持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吸收合并中获得股份的相关主体不满足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的,可继续持有或者依规卖出相应股份。
10.1w 阅读
2024-04-12 18:43
上交所:加大严重造假的出清力度 进一步调低“造假金额+造假比例”的退市标准
格隆汇4月12日|上交所就《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等7项业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财务造假是触碰市场底线的恶性违法行为,市场关注度高,且态度鲜明、立场一致。本次修订在保留原有欺诈发行、规避财务类退市等重大违法退市标准的基础上,坚决打击恶性和长期系统性财务造假。第一,严打多年连续造假,造假行为持续3年及以上的,只要被行政处罚予以认定,坚决予以出清。第二,加大严重造假的出清力度,进一步调低“造假金额+造假比例”的退市标准。对于1年造假的,当年财务造假金额达到2亿元以上,且造假比例达到30%以上的,予以退市;连续2年造假的,造假金额合计数达到3亿元以上,造假比例达到20%以上的,予以退市。
11.5w 阅读
2024-04-12 18:42
上交所:新增三种规范类退市情形
格隆汇4月12日|上交所就《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等7项业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新增三种规范类退市情形。第一,上市公司内控失效,出现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余额达到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绝对值30%或者金额超过2亿元,被中国证监会责令改正但未在规定期限内改正的,坚决予以出清。此类公司内控形同虚设,独立性完全丧失,沦为控股股东攫取利益的工具,有必要将其清出市场。通过退市机制设立“高压线”,也有利于震慑资金占用行为。第二,将内控审计意见纳入规范类退市指标,督促公司切实强化内部管理和公司治理。拟将连续2年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或者无法表示意见,或者未按照规定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公司纳入退市风险警示范围,第三年再次触及前述情形的,将被终止上市。第三,新增控制权无序争夺的情形,督促公司规范内部治理。
7.9w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