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视野, 下注中国
打开APP
2025-05-15 01:39 星期四
2024-02-04 21:03
2023年新疆对中亚五国进出口2836.7亿元 同比增长50%
格隆汇2月4日|据乌鲁木齐海关统计,2023年新疆对中亚五国进出口2836.7亿元,同比增长50%,占新疆外贸总值的79.4%。其中,出口2465.7亿元,出口规模居全国首位,同比增长23.2%。
34.8w 阅读
2024-02-04 20:58
上海: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格隆汇2月4日|据上海发布2月4日消息,上海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今天举行会议。会议指出,要着力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改革开放,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要强化高水平法治供给,用足用好浦东新区法规立法授权,加快构建与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相适应的法治保障体系,切实提高立法质量。要做强法律服务业,着力打造具有国际辨识度的法律服务品牌,加强法律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法律服务业提档升级。
34.0w 阅读
2024-02-04 20:55
以色列多地爆发抗议活动,示威者要求内塔尼亚胡下台
格隆汇2月4日|综合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和《国土报》消息,当地时间2月3日,以色列特拉维夫等多个城市爆发抗议活动,示威者要求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下台,并立即进行大选。据报道,示威发起人之一的恩格尔表示,2023年10月7日以色列和哈马斯爆发的冲突已超120天,目前仍有大量以方人员被哈马斯扣押,且以军与哈马斯的战斗远看不到尽头,而内塔尼亚胡却“试图逃避责任”。此外,首都特拉维夫的部分示威者还封锁了街道,当地警方称抗议是“反政府示威”,出动警力驱散了部分抗议者。
31.5w 阅读
2024-02-04 20:54
证监会:近三年共办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案件397件 同比增长近20%
格隆汇2月4日|证监会消息,自中办、国办联合发布《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以来,证监会进一步加大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持续净化市场生态,提升上市公司可投性。近三年共办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案件397件,同比增长近20%,作出行政处罚523件,涉及1932名相关责任人,对168人采取市场禁入措施,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116件,坚决清除“害群之马”,加速促进“优胜劣汰”。
57.9w 阅读
2024-02-04 20:42
证监会:依法从严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信息披露违法行为
格隆汇2月4日|据证监会官网,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行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推动。下一步,证监会将从提高发现能力、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追究、突出打防结合等方面综合施策,不断铲除造假滋生土壤,切实维护市场诚信基础,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
一是完善线索发现机制,综合运用现场检查、年报监管、舆情监测等多元化线索发现渠道,加大对涉嫌欺诈发行、财务造假问题线索的排查力度,坚持露头就打、打早打小,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二是对相关违法案件从重从快予以处罚,既要用足用好行政处罚的“财产罚”“资格罚”,又要加强与公安机关的衔接配合,对涉嫌刑事犯罪的公司和个人一律移送追究刑事责任。同时,继续推动健全民事赔偿机制,对投资者进行实实在在的补偿。
三是坚持“一案多查”,全面排查涉案相关中介机构,对违法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的中介机构加大惩戒力度,督促其履行好“看门人”职责。
四是注重惩防并举,推动建立多部门联合防范打击财务造假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强化规范运作正向引导,实现标本兼治目标。此外,近期是正式披露年度报告的关键时期,也请广大上市公司以案为戒,确保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
62.3w 阅读
2024-02-04 20:42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加快推进上海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
格隆汇2月4日|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召开2024年工作会议提出,抓重点机构,压实各方责任,加大工作合力,把握好时度效,全力推进风险机构化险。抓重点领域,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加快推进上海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阻隔各类风险交叉传染。抓非法活动,厘清职责边界,协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金融监管格局。抓公司治理,重点关注资本约束、顶层设计、考核机制等,督促机构将党的建设融入公司治理。抓应急响应,落实“四早五最”,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完善应急预案。
53.1w 阅读
2024-02-04 20:33
上海今年省间绿电交易量突破40亿千瓦时
格隆汇2月4日|近日,在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的组织和支持下,上海与宁夏、青海、新疆、山西等多个省份顺利达成2024年年度省间绿电交易,总成交电量突破40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是2023年全年交易量的2倍,相当于减少标煤燃烧11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68万吨。
37.6w 阅读
2024-02-04 20:06
药明生物:预期本集团业务运营及财务状况不会出现任何重大不利变动
格隆汇2月4日|药明生物在港交所公告称,本公司注意到近日在联交所上的股价及成交量出现不寻常波动。本公司谨此澄清,相关法案草案目前仍然处於较早期阶段,仍有待美国立法机构进一步审议变更,尚未颁布生效。本公司既没有人类基因组学业务,亦未在其各类业务中收集人类基因组数据。本公司谨此强调,其业务运营始终稳健,且按照其年度和中期战略持续推进。管理团队对本公司前景充满信心,且预期本集团业务运营及财务状况不会出现任何重大不利变动。
HK 药明生物
72.6w 阅读
2024-02-04 20:03
基金扎堆调研对象来了:产销两旺,CPO龙头被盯上
格隆汇2月4日|2024年以来基金公司合计调研了731家上市公司,比2023年同期的592家公司增加139家公司,基金调研热情升温。2024年以来,合计有195家基金机构(包含外资)参与调研。PO龙头中际旭创的调研基金公司家数最多,达110家。公司在1月28日接待了232家机构调研,除110家基金外,还有证券公司47家、保险公司41家,投资机构17家等机构对其进行调研。
37.9w 阅读
2024-02-04 19:47
近70只公募基金跌成“两毛基”、“三毛基” 医药、港股科技成重灾区
格隆汇2月4日|随着市场的持续调整,公募混合基金指数年内下跌超过12.26%,“两毛基”“三毛基”数量增加至68只。包括工银中证传媒、长盛国企改革主题、鹏华创新未来、上银科技驱动双周定期可赎回、恒越品质生活、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等6只基金累计净值跌至0.3以内,沦为“两毛基”; 包括华安创业板50、华宝中证1000、前海开源公共卫生主题精选、民生加银医药健康等“三毛基”增加至61只。重仓在医药、港股科技以及新能源领域的基金成为重灾区。
41.9w 阅读
2024-02-04 19:43
广东佛山:3月1日起,双缴存职工家庭住房公积金最高可贷130万元
格隆汇2月4日|2月2日,广东省佛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阶段性提高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资金即将达到上限的通告》。2024年3月1日起实施《佛山市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佛房金管〔2023〕68号)。购买首套住房的,单缴存职工家庭贷款最高额度提高至60万元,双缴存职工家庭贷款最高额度提高至100万元,其中购买首套自住住房且符合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的、已认定为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和属于多孩家庭(三孩以上)其中一项条件,可分别上浮10%,上浮比例可累加,即单缴存职工家庭贷款最高可贷额为78万元,双缴存职工家庭最高可贷额为130万元。缴存职工可根据个人需求,向受委托银行提交贷款申请。
54.5w 阅读
2024-02-04 19:33
持续加码 深市近百家出手回购
格隆汇2月4日|据中国基金报,不完全统计,2024年开年至2月2日,深市合计已有97家次公司披露回购方案或提议,拟回购金额预计达到70亿元至132.12亿元。另有626家次公司披露回购进展公告,实施回购金额已经达到143.17亿元。其中,不乏上市公司在原有的回购计划上持续加码。2024年以来,包括恩捷股份、欣旺达、长春高新等公司在前期已经实施完成回购方案的基础上,再次抛出回购方案,彰显上市公司对自身、行业以及资本市场的信心。
SZ 恩捷股份
40.5w 阅读
2024-02-04 19:23
八部门:2024年底前实现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未转化有效专利盘点全覆盖
格隆汇2月4日|据央视,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联合制定了《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方案》。力争2024年底前,实现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未转化有效专利盘点全覆盖,2025年底前,加速转化一批高价值专利,加快建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专利创造和运用机制,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产业化率和实施率明显提高,努力促进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43.9w 阅读
2024-02-04 19:20
青岛首批“融资白名单”项目获交通银行4亿元授信
格隆汇2月4日|据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月4日消息,青岛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高新区高实城一期获得交通银行4亿元开发贷款授信,目前已拨付4415万元至项目。另外,西海岸新区灵湾瑞城项目和青岛石嘴子项目也已获得交通银行等银行授信共9亿元,首批贷款有望在春节前发放。
55.6w 阅读
2024-02-04 19:13
3批次化妆品检出禁用原料 国家药监局:依法立案调查
格隆汇2月4日|国家药监局今天发布通告,通告称:在2023年国家化妆品抽样检验工作中,经江西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等单位检验,产品标签标示为江西知恩堂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御贝初宝宝夏季爽肤乳等3批次化妆品不符合规定,检出《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规定的禁用原料。国家药监局要求江西、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上述不符合规定化妆品涉及的备案人、生产企业依法立案调查,责令相关企业立即依法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并自查整改。
42.1w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