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所有的秘密,都藏在20年前的两个瞬间里

原创2 年前21.1k
+关注
不会止步,只会继续向前

编者按:我们一直坚信,人类所有活动的目的,有且只有一个:让每一个个体过上富足且有尊严的生活,而不是任何其他。能达以上目的的途径,不是口号,不是主义,是经济,是经济的最基础细胞——企业与企业家

基于此,我们特推出全新栏目《格隆观察》,以专业的视角,以有温度的笔墨,以负责任的态度,聚焦中国企业的兴衰沉浮,体味中国企业家的忧欢悲辛,记录中国经济的艰辛摸索与成长坎坷,总结反思,少走弯路,砥砺前行

今天,我们推出了第四篇《深圳所有的秘密,都藏在20年前的两个瞬间里》。


正文:

上了年纪的深圳人,应该都会记得,20年前那个略显遥远的午后,一篇文章在深圳炸开了锅。

也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一个愣头青,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写了一篇万字长文,痛陈深圳这座年轻城市的种种弊端,还配了一个相当惊悚的标题--《深圳,你被谁抛弃》。

彼时,正值初冬11月,在有的北方城市已开始飞雪飘舞,但在南方,依然郁郁葱葱。深圳人也正享受难得的冬日惬意,这篇文章的出现,却比风雪更加凛冽,直击所有深圳人的内心。

说它惊悚,确实有道理,因为一直以来,深圳都以改革开放先行者的身份立于世。

改革开放伟大里程的开启,发达国家的产业大转移,此乃天时;

毗邻港澳,能够最先接触世界先进技术的气息,此乃地利;

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的改革决心,全体中国人压抑已久的发展渴求,天量廉价劳动力资源,海外人才的涌入,此乃人和。

正因为享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深圳从一片滩涂、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渔村,迅速发展成国际大都市。

新世纪之初,深圳更在高科技转型中取得成效,再有,从建立特区开始,深圳也才走过22个年头,如果按照人生来说,这个年纪的深圳正值意气风发,未来无可限量,怎么能说被抛弃了呢?

但是,理想美好,现实却显得冰冷,仔细阅读这篇文章会发现,里面所数出的深圳的问题,有理有据,确实令人信服,悲观者甚至认为,那时的深圳,是华服之下,虱子满堆。

都说信心是市场里最珍贵的东西,其实,对于一个城市,又何尝不是?

如果对城市的前景失去信心,那剩下的基本就是用脚投票,逃离、抛弃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也正是因为这篇文章如深水炸弹般触发了深圳人前所未有的信心危机,引起深圳市长的关注,并亲自接见作者呙中校,座谈了两个小时,其后国务院调查组更亲自约见呙中校,并形成内参送到北京。

深圳市长于幼军接见呙中校   来源:搜狐

不过,后来的深圳,让呙中校失望了。深圳不但没有被抛弃,反而发展越来越好,并诞生出一批伟大的企业。

而这一切,都藏在20年前的两个不经意的瞬间。


01

华强北的坚持


如果把时间回拨到本世纪之初,或许可以明白呙中校的良苦用心。

那个时候,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都面临很大的压力。97亚洲金融危机的余波未平,接连发生的“911事件”、美国科网股大崩盘、阿富汗战争,还有后来的伊拉克战争、非典疫情,所有的不行,似乎都不约而同地聚集到了世纪之初。

除了祸不单行,我实在找不出另外一个词,来形容这个时间段。

迷茫的年代,在华强北赛格科技园一间非常不起眼的办公室,一位年轻人也很焦虑,刚刚起步没几年的公司,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盈利模式也迟迟没找到。而且,因为是山寨一款以色列的在线聊天工具,遭到了对方的起诉,不得已,这位年轻人把OICQ的名字换成了ICQ。

但是,这就完事了?

想得美!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因为美国纳斯达克的崩盘,对互联网公司前景缺乏信心,投资人也开始不淡定了,要求卖出股份。这可能是创业者最为崩溃的瞬间,资本寒冬下,霎时间上哪找接盘侠?如果没有接盘侠,是不是意味着自己的创业之路要寿终正寝?

烟一支一支一支的点,酒一杯一杯一杯的干,钱一分一分一分的花,时间一天一天一天的走,仍然没有找到解决办法,最低的时候,腾讯账上仅有1万元的流动资金,如果没有后续资金补给,这家公司很快会淹没在华强北的嘈杂声中。

不过,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或许是不愿意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又或者是潮汕人身上与生俱来的“搏命”基因,马化腾选择了坚持。即使吃了搜狐、新浪等所有国内大佬的闭门羹,依然不折不挠,总而言之,他就是不愿意放弃。

那段时间,应该算得上马化腾非常艰难的时刻。基本上,他得一个人分饰三角。

在华强北的员工眼里,他是压力山大的小老板;

在ICQ聊天室的网民眼里,他是可以撩拨的“小美女”;

在喜欢俯视的投资人眼里,他是风雨飘摇中的创业者。

华强北时期的马化腾   来源:百度图片

最后,坚持换来了曙光,一家万里之外的南非报业看上了这位年轻人,以及这家风雨飘摇的公司。

如果不是因为腾讯,估计很少中国人会关注南非的企业,至于当年的南非报业为何如此大胆,押注一家前景未明的互联网新丁,我们不得而知,但因为南非报业的接盘,两位原投资人--李泽楷和IDG,退出了腾讯。

后来的事实,不仅证明了马化腾的坚持,验证了南非报业的眼光,当然也狠狠地打脸了李泽楷和IDG的鼠目寸光。

由于互联网技术在效率和成本上的巨大优势,腾讯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社交软件所带来的巨大流量,造就了巨大的变现商机,腾讯的业务也得以四面开花,游戏、电商、支付、娱乐、医疗、教育......只要有一款新的场景应用出现,腾讯就杀入,当然也因此遭受了许多指责,但无可否认的是,腾讯依靠社交流量逐步建立起了庞大的生态圈,直至今天。

当年,李泽楷20%的腾讯股份,作价1260万美元卖了出去;后来,就是这20%,在腾讯股价高峰期,市值1.4万亿人民币,即使放到今天,假设股权未被稀释,市值仍然高达6000亿人民币,李泽楷因为自己的“鲁莽”,错失了超越父亲李嘉诚甚至登顶全球首富的机会。

10多年后,李泽楷在一次电视节目上道出了当初卖腾讯的原因:

要用股票向银行贷款180亿美元用来收购香港电讯,所以出售一切非核心的业务,当时卖掉腾讯股份时,也赚了十几倍,团队和他自己也觉得可以卖。

李泽楷接受采访,后悔卖出腾讯  来源:《大学问》

言语中,充满遗憾,也充满无奈。

确实,投资有10倍收益,已经很了不起,卖出无可厚非,但是和百倍千倍收益相比,就“小气”多了。当年卖掉的腾讯股份市值,后来是香港电讯市值的100倍还多,这又算不算得了芝麻丢西瓜?

作为曾经在斯坦福大学浸淫过的人,小超人对高科技的触觉是敏锐的,眼光也是独到的,世纪之初也曾因为收购香港电讯、创建数码港而名声大噪,甚至一度成为香港经济转型升级的“救世主”。但最后的事实证明,一切只不过是南柯一梦,因缘际会而错失腾讯,甚至成为他做生意的“污点”,为后来者茶余饭后的谈资。

当然,不能全怪小超人,因为香港这个弹丸小地,并没有孕育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可能性,适合炒房炒股,顶多再做做转口贸易,作茧自缚的港人,直到今天都没有走出这个怪圈。

相反,因为马化腾的坚持,让他一步步超越李泽楷之余,也让深圳在互联网领域甩开香港九条街。


02

坂田的坚持


处于世纪之初的深圳,迷茫的人,不止马化腾一个,还有任正非。

美国互联网泡沫的破裂,波及面非常广,华为就深受其害。作为新兴的通讯设备制造商,虽然刚刚经历了1990年代的电信业大发展,收获了巨大的红利,但面对突如其来的IT业寒冬,通信网络建设需求大幅下滑。

任正非心情也很复杂,对于未来更是看不清,道不明,极度焦虑之下,他奋笔写下那篇著名的《华为的冬天》。

当时,很多人觉得任正非矫情,因为他和马化腾最大的差别,是腾讯真的处在生死边缘,但华为明显不是,2000年,华为营收220亿,净利润29亿,位居中国电子业百强首位。

即使生意不如先前好做,但这样的经营业绩,起码还够“喝一壶”,这个时候大谈失败,不是矫情是什么?

不过,任正非还真不算矫情,他真的是意识到企业的危机四伏,套用他自己的话,泰坦尼克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海的,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耸听。企业家有时就是不同于普通人,站在企业顶端俯视,也确实能够看到很多员工看不到的东西。

盛世之下的危机,比危机本身更为可怕。

果不其然,互联网泡沫导致全球通信建设需求大幅放缓,华为2001、2002年的营收接连陷入停滞。

这对于习惯了长时间高增长的华为,是很难适应的事情,何况事情来得这么突然,前一年的生意还红红火火,大量招兵买马,下一年就已经没了生意,人员严重冗余。

怎么办?

没有人知道!

这个时候,最受精神煎熬的还是任正非,每天一睁开眼,不管有没有收入,都要给员工发过亿的工资,行业复苏遥遥无期,新增长点了无踪影,使他常常寝食难安,半夜也会惊醒,然后大哭一场。

 创业期的任正非,来源:搜狐

上天要折磨你的时候,绝对不会只给你一个难题。

和马化腾一样,此时的任正非,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昔日爱将李一男出走,北上设立港湾网络,带走了一大批技术精英,最后走上和华为“对峙”的局面;

母亲在一次买菜途中车祸身亡,他甚至没有机会完成母亲春节团聚的简单愿望;

自己查出癌症;

思科将华为告上法庭,理由是华为侵权,要求赔偿100亿美元;

......

事业、家庭、健康,相继遭遇剧变,这一次,是华为自成立以来最大的危机,也是任正非人生最大的危机,未来何去何从,他也没有方向。

巨大的精神压力,正一步步地压垮这位军人出身的企业老总。山穷水尽之时,任正非有了将华为卖了的想法,授予对象是美国的摩托罗拉公司。双方也确实有了实质性的接触,虽然前后讨价还价了大半年,但最后时刻总算敲定了,当时任正非的要求是75亿美元现金,摩托罗拉就可以将华为连人带产品带基地全打包拿走,摩托罗拉对这个要求也表示能够接受。

于是,双方在海南亚龙湾见面,并把合同草签完,可以说华为卖给摩托罗拉这个事基本就定下来了。对于双方而言,这笔交易都称得上满意,签完合同,双方老板还不忘卸下西装,换上大裤衩,一起到海边散步,畅谈一番。任正非甚至已经开始盘算自己的下一步,要去搞拖拉机,解决农业机械难题。

任正非和摩托罗拉高管交流  来源:电商报

如果没有后来的突发事件,任正非可能真的把华为卖给美国佬,然后自己跑去做拖拉机。

但是,世事就是这么无常。

2003年的摩托罗拉,才真的是华服之下,虱子满堆。原本,75亿美元现金,对于这样一家全球跨国公司,不算大数目,它自己也觉得没啥难度,所以在答应任正非的时候很爽快,但要打款的时候就犯难了。

因为在终端和芯片市场的战略性失误,摩托罗拉2003年的业绩陷入低谷,75亿美元成了一个大难题,业绩低迷之时,启动这么大的收购计划,使得当时摩托罗拉的CEO Chris Galvin遭遇了信任危机,就在和华为草签一周后,他被董事会炒了,太阳微公司的原总裁Ed Zander接过这个位置。

虽然Zander同意和华为继续进行交易谈判,但最终董事会否决了这个收购计划,理由是华为不知名,又是中国公司,价格又贵,还要求现金支付。

卖身不成,任正非只能收拾心情,继续公司的经营,继续面对一大堆破事,继续半夜惊喜大哭一场,一切似乎又回到原点。

然而,这一次却不一样了,因为命运之神开始垂青华为。

首先是互联网泡沫的出清,纳斯达克指数最终在2002年10月触底,其后进入反转阶段,实体的IT行业也逐步走出低迷,重新步入上升。

其次,互联网技术的先天优势,使得它得以继续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粮草就是通信基础网络,全球各地都掀起通信大基建,从而刺激对通信设备的巨大需求。

山穷水复之后,是柳暗花明,是苦尽甘来。

此时的任正非突然发现,生意又回来了。

互联网泡沫破裂最大的好处,是帮华为把一些竞争对手给消磨掉,最明显的就是北电网络。这个加拿大通信设备制造商,泡沫破裂前还是强大的存在,但泡沫破裂,使其库存量挤压过重,业务遭受沉重打击,其后更是频频出现战略性失误,最后一步步走向消亡。

这里还多了一层惊喜,因为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华为得以顺利地将生意做到全世界,井喷的需求,使得华为接订单接到手软,业绩重新步入高速增长期,相较于前一个红利期--1990年代,有过之而无不及,并最终一步步登顶世界第一通信设备商。


03

历史又来到十字路口


回顾20年前的两个小片段,绝不是简单地为两个公司唱赞歌,也并非要为两个创业者编撰创业史。

正如格隆汇一直的观念:

中国经济波澜壮阔的时代画面,是由每一个企业的兴衰沉浮,每一个企业家的酸甜苦辣所描绘,也正是每一家企业的艰苦探索,每一个企业家的砥砺前行,才有了今天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的经济体。

腾讯和华为,是最具深圳色彩的高科技企业,马化腾和任正非,也是最具深圳色彩的企业家,他们的每一次起跌,同样也是深圳这座城市的起跌,甚至是中国经济的起跌。

幸运的是,在那个决定企业命运最为关键的时刻,马化腾和任正非都没有跌落,而是借助了自身的努力,以及一点点的机缘巧合,最终走上宽广的发展大道。

当然,很多人至今都认为马化腾和任正非是幸运儿,因为很多和他们一样的创业者,都葬身于21世纪初那场致命的互联网泡沫破裂,如果命运之神改为垂青其他人,后来的中国IT史,很可能看不到这两个人。

但是,简单粗暴地归结于运气,绝不能触及核心,因为运气不可能一直有,更无法解释后来10多年,两家企业以及两位企业家所取得的成就。

所以,一定还有一些特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我想,这样的特质,一个是时代,一个是赛道,另一个,则是企业家自身。

2000年后,中国经济步入快速发展阶段,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好的时代,恰逢此时出现互联网浪潮,催生了大量的通信网络基建以及互联网应用层面的需求,加上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市场空间,互联网相关产业成为那个时代最强的成长赛道。

如果不是时代红利,不是赛道红利,如果任正非和马化腾是从事服装行业、从事餐饮行业,他们绝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因为服装和餐饮的天花板就在那,所以选对行业,选对风口还是很重要的。

但是,最根本的驱动力还要看企业家本身,我相信和他们同时代干同一个行业的人很多,竞争也异常激烈,但最终是这两位杀出重围,尤其是在企业生死存亡之时,两位企业家的信仰、坚持、不抛弃、不放弃,才最终造就了企业的成功。

现在,天道轮回,时间再一次来到十字路口。

这几年,世界实在不太平。新冠病毒夺去了数千万人的性命,地缘政治事件频发,甚至演变成一场大规模的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贸易保护、贸易制裁轮番上演,全球化出现逆流......

回到企业和企业家层面,明显感觉到生意越来越难做,风口越来越少,增长也越来越乏力,如果加上还要面临各种监管趋严、以及随时可能出现的西方技术打压,情况就更为严峻。

作为深圳乃至中国高科技领域极具代表性的两家公司--腾讯和华为都遭遇了很多,时间似乎又回到了20多年前那个决定性时刻。而这个十字路口面前,又何止腾讯和华为,何止马化腾任正非?深圳,以及我们的国家,都一样。

所幸,对于未来的方向,再没有当年的彷徨无措,而是坚定地走自主科技创新的路线,深圳就是承担这个任务的最重要的一个选手城市,腾讯、华为也是承担这个任务最重要的两个公司。

时代潮流滚滚向前,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已经长成巨大身躯的腾讯、华为,还有深圳这座城市,也再不必有当初的彷徨失措,做好准备,勇往直前,就是最好的动作。


04

尾声


7月深圳,盛夏将至,阳光普照,绿树成荫。

深南大道上依旧车水马龙,南山科技园依旧行人如织,腾讯大厦周边的写字楼,仍然大量出入挂着腾讯工牌的人,坂田的农民房少了一些华为码农,但马路上多了很多往返每日于坂田和东莞松山湖的员工巴士。

距离呙中校的长文,已经过去20个年头。

20年,弹指一挥间,深圳还是深圳,腾讯华为也还是那个腾讯华为,唯一不同的,是深圳比起20年前迈进了一大步,腾讯和华为,已经从一颗小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相信马化腾和任正非,仍然会很清晰地记得20年前他们的至暗时刻,不过一切都成为历史,现在回看,多了一份感慨,也多了几分云淡风轻;和他们一样,很多上了年纪的深圳人,想起20年前那个让他们信心缺失的文章,显得平静多了,因为他们心里清楚,没有谁能够抛弃深圳,因为这座城市独有的气质,其他城市很难模仿。

至于是什么气质?

相信每一个深圳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我想,早已在20年前那两个瞬间,就已经有答案。

困难面前,有的人选择抛弃、选择逃离,还给自己找了无数合理理由,但也有另外一些人,选择坚守。如果说自由是深圳赋予每一个来深圳的人的“权利”,那勇于探索、坚持到底的企业家精神,就是那些最终在深圳取得成功的人所必不可少的。

只要有这一群人在,就没有谁能抛弃深圳!

改革开放,艰苦探索40多年;紧抓科技浪潮,艰苦转型20多年。

在往后20年、40年甚至更长时间,深圳,不会止步,只会继续向前。


全文完,感谢阅读。


参考资料

REFERENCE MATERIAL

[1] 深圳,你被谁抛弃,呙中校,《南方都市报》2002
[2] 腾讯传,吴晓波,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3] 华为的冬天,任正非,企业内刊2001
[4] 华为真相,程东升、刘丽丽,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
[5] 思科与华为之争,孙丽,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
[6]走出华为,汤圣平,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4
[7] 解密腾讯帝国,吴晓波、李立、庄毅佳、刘茸、李亦花、陈兰,杭州蓝狮子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2018
[8] 腾讯帝国真相,彭垚,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9] 腾讯之道,艾永亮、刘官华、梁璐,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10] 马化腾和腾讯帝国,彭征,南方出版社2018

相关主题/热点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App内直接打开
商务、渠道、广告合作/招聘立即咨询

相关文章

打响ASML保卫战,荷兰要斥资27亿美元

· 18分钟前

cover_pic

享受核电需求高景气,中核国际(02302.HK)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 21分钟前

cover_pic

一图看懂21世纪教育(1598.HK)2023全年业绩

· 29分钟前

cover_pic
我也说两句
手机号码
+86
验证码
* 微信登录请先绑定手机号,绑定后可通过手机号在APP/网站登录。
绑定

绑定失败

该手机号已注册格隆汇账号,您可以选择合并账号。

关于合并:

1.合并后可使用手机号或微信快捷登录;

2.仅保留手机账号信息,清除原有微信账号信息;

3.付费权益将同步至手机账号;

4.部分特殊情形可能导致无法合并;

合并
返回上一步
确认您合并的手机号
获取验证码输入后提交合并账号
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