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深度学习+医疗,科亚方舟能讲什么故事?

原创3 年前99.8k
科亚方舟到底是承载未来医疗趋势的希望之舟,还是随时沉没在医疗创新之海的一叶扁舟?

作者 | LEO

来源 | 格隆汇新股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在远古传说中,诺亚方舟承载了人类文明,开启了大灾变后的新纪元,是未来和幸福的代名词。近日递表港交所的科亚方舟,名称和诺亚方舟仅一字之差。并且,公司的业务也同诺亚方舟一样充满未来感,将深度学习、人工神经网络、人工智能(AI)、前沿医疗等概念集于一身。

伴随近期印度疫情爆发,投资者眼光再次被医疗板块上吸引,市场正变得火热之际,此时这样一支医疗概念股上市,再配合AI的想象力,怎么听都像是一个好故事。

但是,作为专业的投资者,总要仔细去探究故事下公司的基本面到底如何。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技术已经到了哪一步?与医疗技术是否能够完美结合实现商业化?

这些充满不确定性问题的背后,科亚方舟到底是承载未来医疗趋势的希望之舟?还是随时沉没在医疗创新之海的一叶扁舟?且看本文慢慢拆解。

 

医药联姻人工智能,能否玩转港股市场?

 

科亚方舟的核心看点深度学习是一种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简单来讲就是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具体方法是通过深度人工神经网络,大致模仿人类大脑的运作,允许机器从海量数据中学习并自主识别模式及相关性,而无需引入人工编码规则或人类领域知识辅助。

从技术层面看,深度学习有利于减少医药诊疗中医生的工作量,是符合人类技术发展规律的方向。近年来,类似AlphaGo击败人类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等事件,都展现出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在未来应用方面的潜力。并且,深度学习技术已应用于多个前沿医疗器械的开发中,展示出超越人类的智慧或能力。

在更细分的医疗器械的应用中,深度学习不仅能提高医生决策效率、提高医师所作的诊断及或治疗决策准确性及可靠性,更重要的是能带来医生没有相关工具时无法提供的全新诊断及或治疗解决方案。使用深度学习之后,对医生而言,判断患者病情不再依靠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对于患者而言,做完检查能够迅速知道更加客观的结果。

而且,目前的深度学习诊疗解决方案,逐渐向多元发展,即能以软件即医疗器械(SaMD)解决方案的形式存在,也能够嵌入到硬件医疗器械中,拥有了更多可能性。

科亚方舟是中国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赛道的第一梯队选手,自然应该受到额外的关注。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公司的核心产品深脉分数是第一款获得国家药监局认证的可在中国开展商业化的三类人工智能医疗器械。

同时,科亚方舟也是全球第二家同时获得可在中国、美国及欧盟商业化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所需批准的公司是目前市场上较为稀缺的标的

但是,从产品管线来看,现阶段公司产品稍显单一,后续产品兑现需要时间。 

核心产品深脉分数目前主要用于诊断冠状动脉疾病(CAD),具体方法是通过患者的CTA图像,执行冠状动脉的生理功能评估,准确诊断出患者是否患有心肌缺血,和传统诊断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除深脉分数外,公司还布局了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医学影像处理、流体动力学及医疗机器人等知识与技术领域,设计并开发涵盖从早期筛查、诊断、治疗到愈后康复等患者护理全流程的全面产品组合。不过公司这些产品大多数还处于研究开发的早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验证。

科亚方舟产品管线

数据来源:招股书,格隆汇整理

 

从研发到落地,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就以上分析,公司的在研产品前景是可观的,但是无论是创新药、创新型医疗器械还是创新医疗技术企业,商业化都是公司必须迈过的一道难关,科亚方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并且,科亚方舟在商业化航行中,也验证了这条路并不是顺风顺水,疫情使得公司的研发活动及商业化过程出现了诸多问题。

问题1:物价编码需特别申请,受到疫情影响而延误

公司的许多产品及在研产品由于是中国医院从未有的新型诊断或治疗解决方案,所以需要与不同省份的许多医院一同向相关政府部门申请物价编码,在此之后医院才能向患者收取使用公司产品的费用。

而2020年因为疫情的影响,不仅临床试验进程和其他研发活动受到延误,审批物价编码的很多地方主管政府部门也因疫情而关闭,公司无法顺利在2020年中按计划获得审批,整个商业化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而滞后。

从目前全球新冠疫情的局势来看,海外疫情不确定性依旧很强,公司在海外的商业化推进依旧扑朔迷离。

问题2:学术推广效果成疑

此外,作为中国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市场对此类产品的了解暂时还不够深入,医院及医生仅能通过临床试验资料验证产品的性能,产品的前期销售与关键意见领袖、知名医生及领先医院对公司产品的态度息息相关。

因此,学术推广的效果对公司产品的销售有很大影响。

众所周知,学术推广及销售费用是医药企业费用支出举足轻重的部分,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推广难度恐怕还在现阶段的各种创新药之上,公司在商业化前期想要达到预想的推广效果,销售费用的支出恐怕不会太低。

如果推广效果不及预期,对公司实现盈利的进度将会有很大影响。

 

Pre-IPO估值310亿,却鲜有医药大佬参与

 

截至递表港交所,公司已经完成了8轮融资,在最后的D轮融资中,公司的估值已经达到约40亿美元,折合港币约310亿。并且,在最后一轮融资中,中金集团通过旗下的中金文化、中金启鹭、中金祺智、中金浦成四家机构,赶上了上市前的末班车。

科亚方舟融资情况

数据来源:招股书,格隆汇整理

从公司的机构股东来看,并没有在公司的融资经历中看到常见的几家明星医疗投资机构,反而是科技类的投资机构居多。这个角度来看,公司的科技属性或许比医药属性更强

需要注意的是,科亚方舟本次的保荐机构为中金公司,这波既是投资方又是保荐人的操作在目前上市的创新类型公司中稍显特别。根据《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规范》第15条的规定,券商的直投子公司不能向投行客户进行股权投资,但券商投行可以为券商直投公司已经投资的客户提供保荐等服务。

这意味着科亚方舟仅仅3个月左右,便完成从引入保荐机构到递表的全过程。

不仅保荐上市过程很快,科亚方舟的估值增长之路也同样迅速。仅2020年一年,公司就完成了5轮融资,融资金额约8.5亿元。2020年2月完成的B轮融资估值为12.4亿美元,同年12月再次完成超3亿元的D轮融资,估值便达到了40亿,10个月内估值上涨了3.22倍

科亚方舟融资情况

数据来源:招股书,格隆汇整理

 

小结

 

科亚方舟AI+医疗的概念确实足够吸引眼球,短期内多轮融资以及快速的估值提升也能够从侧面说明公司质地尚佳。但是,每一个创新科技背后都有失败和不及预期的风险,物价编码申请和商业化推广不及预期都将对公司产生重大影响,如果只看到前景而忽略是否能够成功落地显然是不明智的行为。

此外,中国深度学习医疗器械市场的增长潜力毋庸置疑,但是招股书还提到,公司上市后的的估值就目前D轮的基础上还会有较大提升,到时是否是买入的好价格,还有待观望。

相关主题/热点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App内直接打开
商务、渠道、广告合作/招聘立即咨询

相关文章

硅片正经历全行业亏损!隆基绿能靠什么杀出一条血路?

· 昨天 23:24

cover_pic

一图看懂艾迪康控股(9860.HK)2023年全年业绩

· 昨天 22:37

cover_pic

聚焦数字贸易,卓尔智联集团(2098.HK)迎来营收利润双增长

· 昨天 20:37

cover_pic
我也说两句
手机号码
+86
验证码
* 微信登录请先绑定手机号,绑定后可通过手机号在APP/网站登录。
绑定

绑定失败

该手机号已注册格隆汇账号,您可以选择合并账号。

关于合并:

1.合并后可使用手机号或微信快捷登录;

2.仅保留手机账号信息,清除原有微信账号信息;

3.付费权益将同步至手机账号;

4.部分特殊情形可能导致无法合并;

合并
返回上一步
确认您合并的手机号
获取验证码输入后提交合并账号
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