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开工,深圳开始“抢”农民工

1 年前9.5k
抢人、拼经济,大家都是认真的。01深圳开年就“抢人”之前网络上流传过一个段子,调侃特朗普“预测”了我国“未来的经济走向”。“再过45天,中国就会像西方媒体预测的那样,工厂停工,政府停顿,股市无法交易。”有钱人拖家带口奔向海外,本地老百姓急

抢人、拼经济,大家都是认真的。

01

深圳开年就“抢人

之前网络上流传过一个段子,调侃特朗普“预测”了我国“未来的经济走向”。

“再过45天,中国就会像西方媒体预测的那样,工厂停工,政府停顿,股市无法交易。”

有钱人拖家带口奔向海外,本地老百姓急于把货币兑换成食物,许多家庭更是在门口贴标语表达诉求,街上充满着爆炸物残留的火药味.....

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过年

在经历第一波高峰后,今年春节的情况确实超预期了,专家预测的感染高峰没有到来,等来的是人头攒动的商场超市,川流不息的城市街道,日益繁忙的交通物流......大家被压抑的消费需求,探亲访友需求,在这个春节将迎来爆发。

烟火气,又回来了。

然而,在春节还没结束的时候,有的城市开始趁热打铁,陆陆续续出“大招”,率先拼起了经济。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大年初七,新年开工,深圳特区报头版,充满了浓烈的“搞钱”、“抢人”意味。

一篇“首趟返岗专列四百工友抵深”的报道,彻底点燃了舆论:

为了“抢回”这批工友,深圳官方在阳朔安排了专车接人,送到桂林高铁站,到了深圳北站又有公司大巴送到宿舍门口,点对点无缝衔接。

从广西为深圳运回了400多名工友。

类似的免费专车、专列会大量安排,成为今年深圳参与“抢人大战”的常态。

“抢人”是深圳一直以来的习惯性动作,减免个税、人才补贴、买房打折都是老生常谈了,只是今年的情况有点不一样。

一是深圳开启“抢人模式”的时间特别早,大年初七很多公司、工厂还没开工就开始抢人。

二是以往抢的都是高技能人才,而这次却是农民工!

事实上,早在半个月前的1月12日,深圳就公布了节后“抢人大战”的政策红包,又是交通补助、又是员工补贴。

1.每人2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返岗交通补助,每家企业最高40万元。

2.新招用首次来深就业员工,按照每人5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新招用员工补贴。

3.加强与劳务协作地区以及劳动力输出大省沟通对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以免费专车、专列等方式组织务工人员来深就业。

这在几年前完全不敢想象,深圳官方居然亲自下场抢农民工,这也说明在安稳度过第一波疫情冲击之后,深圳开始真金白银拼经济了,而且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别的不要,我就要产业工人。背后的意义不言而喻。

02

各地都在拼经济

不限于抢农民工,深圳在鼓励生育方面也出了重磅政策:

1月中,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发公告公开征求《深圳市育儿补贴管理办法》意见。

新政策的关键就是——

在深圳生孩子补贴给钱!

生1个孩子,补贴7500元;

生2个孩子,补贴11000元;

生3个孩子,补贴19000元;

第4个起,每个补贴19000元。

只要夫妻一方为深户,孩子在深圳落户的话,就可以领钱了。

深圳这么做,是因为看清了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人,这是因为深圳要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扫除一切障碍、开辟一切条件。

其实,不仅仅是深圳,最近“全力以赴拼经济”成了各省各市各地最关键的一个词。

前天,很多人都被朋友圈的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无限刷屏了。上午的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为“再造一个新广东”进行了高位谋划。

数万人“超级大会”,疫情以后从未有过的规模,投资上万亿,再造新广东。

立马下午的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则立足于自身实际,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探索路径与发展目标。

投资2000亿,127条村要推!足见背水一战的决心。

1月9日,浙江出台“8+4”政策体系,还要组织超200个团组赴欧洲、日本、韩国等地区,出海抢订单。

就在兔年春节假期的最后两天,浙江、福建、江苏媒体也相继报道了当地提前布局、跨省招工的消息,比深圳开始抢人还要早。

同一时间,广东人社部门组织10家重点企业和人力资源机构奔赴广西,第一时间为企业解决岗位需求,在全国率先跨省对接用工,最快的一批工人将于元旦后回来上班。

据悉,未来三个月,广东将通过省市联动与省外重点劳务输出省,开展线下对接、线上对接、人社部门对接等活动两千场以上,确保数以万家企业生产稳定。

全球出海抢单+跨省“逆向”招工+花钱留人,经济大省的这一系列神操作,看懵了一众省市。

意思已经很直白了:2023年,只为钱,只为人,只为经济复苏。

03

人才是经济复苏的关键

我们常说经济周期不可逆,经济学是一门落后的学科——既不能改变趋势,也难以准确地预判趋势,聊胜于无。

就像现在各地为了刺激经济加快复苏的政策,会有不少人认为效果不大,此言实则谬已。

应对经济下行就好比过冬,有一股冷空气南下,而针对这一轮冷空气,我们选择关紧门窗,多穿衣服和捂紧领口(消费与储蓄)部分很冷的地方会开始准备集中供暖(纾困基金),取暖设施会有一定的补贴(利率)

在我们一系列的措施下,冷空气会变成暖空气吗?显然不会。冬天肯定是冬天的,但我们要做的是就算到了冬天,也不至于冻死人。

经济政策同理。

我们当前的措施,其实都在解决一个问题:人口和资源流动的问题。之前的经济是被人为地卡住了脖子,喝什么药、打什么针都不管用,只有把手松了,才能救命。

就拿广东的情况来说,作为中国人口第一大省,广东也是外来人口流入第一大省,同样也是农民工输入第一大省。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2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71亿人,跨省流动的占到7130万人。

在这7130万跨省流动的农民工中,广东一地就吸引了2300多万人,约占全国的1/3左右,生动体现了“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的说法。

这其中最突出的当属东莞。东莞常住人口已经突破千万大关,但户籍人口仅有200多万人,外来人口占比高达75%以上,为全国最高。外来人口占比最高的10个城市中,一半以上都来自广东,包括东莞、深圳、中山、佛山、广州等地。

一旦人口流动受限,对于中国经济第一大省的产业将是沉重的打击。

刚好就是在这几天,深圳官方媒体上又有这样一则消息:

深圳年后超5000家企业急招。

缺人,成了当前抑制经济复苏的最主要问题。

不过这不是疫情期间才出现的情况,而是从2008年起,沿海地区就开始感觉到用工荒的压力,尤其是传统产业的普工岗位。所以,这几年深圳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产业逆城市化”现象。

正威集团去郑州的航空港工业园了;

金立,中兴,欧菲光,兴飞科技,兆驰股份,海派通讯等LED电子去了南昌;

歌尔声学,蓝思科技,长盈精密,立讯精密去了东莞;

中兴通讯去了河源;

比亚迪去了汕尾;

华为,软通动力,迈威科技去了东莞的松山湖。

产业流失、产能衰退,这是任何一个大城市都不能接受的结果。而疫情限制了人员流动、加剧了人才供给的错配,那么产业逆城市化又得到进一步强化。

所以,如何留住人、抢到人、提供足够的就业,才是2023年重启经济的关键,有了人就有了生产能力,有了生产能力就有了收入,有了收入就有了消费,有了消费又会进一步刺激生产扩张。

人是社会最宝贵的资源,就连普通的劳动力也会越来越宝贵。

大城市抢人的重点会从抢人才转变成与抢劳动力相结合。

谁能在后疫情时代抢到更多的人,谁就能在新一轮的经济周期中领跑。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App内直接打开
商务、渠道、广告合作/招聘立即咨询

相关文章

硅片正经历全行业亏损!隆基绿能靠什么杀出一条血路?

· 59分钟前

cover_pic

直击小米SU7发布会!售价、配置、交付时间全曝光

· 昨天 22:58

cover_pic

聚焦数字贸易,卓尔智联集团(2098.HK)迎来营收利润双增长

· 昨天 20:44

cover_pic
我也说两句
手机号码
+86
验证码
* 微信登录请先绑定手机号,绑定后可通过手机号在APP/网站登录。
绑定

绑定失败

该手机号已注册格隆汇账号,您可以选择合并账号。

关于合并:

1.合并后可使用手机号或微信快捷登录;

2.仅保留手机账号信息,清除原有微信账号信息;

3.付费权益将同步至手机账号;

4.部分特殊情形可能导致无法合并;

合并
返回上一步
确认您合并的手机号
获取验证码输入后提交合并账号
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