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瑞东:生产法视角,如何看待2022年经济走势?

2 年前20.5k
+关注
预计2022年去经济增速5.5%,全年呈现M型走势
本文来自:高瑞东宏观笔记 作者:高瑞东 杨康

核心观点:

与市场使用支出法预测 GDP 不同,我们建立了生产法 GDP 预测体系,并以此来评估 2022 年经济走势以及核心驱动的行业方向。我们认为,2022 年在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下,预计全年经济增速或达到 5.5%,逐步向疫情之前的常态化状态回归;分产业来看,2022 年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力量主要来自:受投资驱动明显的制造业、数字经济驱动的信息软件业以及受益于消费需求复苏的批发零售业;同时第一产业将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为经济平稳运行保驾护航。

1、为何要使用生产法预测GDP?

第一,与统计局核算GDP方法保持一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季度GDP是以生产法为基础核算的结果,通过建立生产法GDP预测体系,可以与统计局的核算保持一致,降低转换偏差。

第二,数据更全、预测更为精准。支出法GDP的预测以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为基础,而生产法GDP的预测建立在11个主要行业基础上,通过追踪行业的相对高频指标建立预测,数据更为全面,预测更为精准。

第三,帮助厘清经济增长的行业驱动力。生产法GDP的核算实质上就是行业增加值加总,因此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增长的背后,哪些行业是主要驱动力量。

2、生产法GDP的预测体系如何建立?

国家统计局在进行季度 GDP 核算时主要参考 11 个门类行业,因此,进行生产法 GDP 的预测,主要是对 11 个行业 GDP 做预测。为此,我们为每个行业寻找了相对高频、拟合度较高的预测指标,以建立预测体系。

以第二产业中的工业为例,我们将工业增加值的驱动力分为两项:传统耗能产业与装备制造业。传统耗能产业增加值的预测可以借助高频数据进行追踪;而装备制造业或高技术制造业与出口相关性较强,可以通过出口数据进行拟合预测。

3、生产法视角下2022年经济走势展望

在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下,我们预计2022年全年经济增速5.5%,逐步向疫情之前的常态化状态回归。分季度看,稳增长政策主要在上半年持续发力,同时在2021年基数效应影响下,2022年我国四个季度的经济走势或将呈现M型形态。

分产业来看,2022年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力量主要来自受投资驱动明显的制造业、数字经济驱动的信息软件业以及受益于消费需求复苏的批发零售业。

对于第一产业,稳增长基调下,乡村振兴政策发力进入加速期,第一产业将继续发挥经济压舱石作用,为经济平稳运行助力。

对于第二产业,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发力下,受投资驱动较为明显的行业有望持续回升,工业等行业仍是经济企稳的主动力,但驱动因素或由外需转为内需;建筑业中,保障房建设或对地产投资有一定支撑,稳增长发力驱动基建投资持续反弹。

对于第三产业,数字经济政策助力信息软件产业高速增长,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受益于上游价格下降以及居民消费潜力释放,商品消费将持续修复;对于接触型服务业,疫情扰动仍是影响复苏的核心变量;房地产业方面,在行业税尚未落地前,地产链条修复仍存不确定性,或对第三产业继续形成一定拖累。


一、生产法视角,如何看待2022年经济走势?


准确预测GDP走势对宏观经济分析尤为重要。对GDP的分析和预测是判断未来政策走向和市场走势的关键。市场在预测GDP时通常依赖支出法,通过观测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净出口)的变化来对宏观形势做预测。由于我国统计局核算GDP通常依赖生产法和收入法,基于支出法三要素的GDP预测可能存在较大转换偏差。

为此,本文从国家统计局核算GDP依赖的生产法出发,通过建立生产法视角下的GDP预测体系,来对2022年经济形势作出展望。并且由于生产法涉及到具体行业的预测,也可以帮助我们对经济结构特征做一定判断。

1.1 生产法看经济,2022 全年经济增速将呈现 M 型走势

在稳增长政策发力下,我们预计 2022 年全年经济增速 5.5%。2021 年,我国实体经济持续恢复,按不变价格计算,全年 GDP 比上年增长 8.1%,两年平均增长5.1%。总体来看,较好地完成了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展望 2022 年,在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发力下,我们预计 2022 年经济增速 5.5%,经济逐步向疫情之前的常态化状态回归。

分季度看,2022 年我国四个季度的经济走势或将呈现 M 型形态。2021 年,我 国 GDP 一季度同比增长 18.3%,二季度增长 7.9%,三季度增长 4.9%,四季度增长 4.0%,两年复合平均增速分别为:5.0%、5.5%、4.9%、5.2%。展望 2022年,稳增长政策在上半年持续发力,助力经济继续平稳修复,同时在 2021 年“低/高/低/高”基数影响下,我们预计 2022 年四个季度的 GDP 增速分别为:5.2%、5.0%、6.0%、5.6%,将呈现出 M 型的形态。

从2021年全年经济表现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两年复合平均增速分别为:5.1%、5.3%、5.0%。

细分行业来看,第一,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表现延续高增速,2021年该行业GDP同比增长17.2%,两年平均增长17.7%,对总体GDP增长的总体贡献最高,远高于其他行业,可见此行业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第二,在出口强势推动下,工业保持较高景气水平,工业增加值2021年同比增长9.6%,两年平均增长5.9%,是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重要支撑;

第三,第一产业也表现出色,全年增加值同比增长7.1%,两年复合平均5.3%,高于GDP两年平均增速,也高于疫情前(2019年)水平,在经济增速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时,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此外,2021年,受基建增速疲弱、房地产销售增速下行影响,房地产业、建筑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3.2%、2.4%,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拖累项。

展望2022年,随着稳增长政策的持续发力,我们认为经济将逐步向疫情之前常态化状态回归。其中,工业仍是稳住经济增长的关键以及重要发力点。

对于第一产业,稳增长基调下,乡村振兴政策发力进入加速期,第一产业将继续发挥经济压舱石作用,为经济平稳运行助力。

对于第二产业,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发力下,受投资驱动较为明显的行业有望持续回升,工业等行业仍是经济企稳的主动力,但驱动因素或由外需转为内需;建筑业中,房地产景气下行,带动地产建筑走弱,但各地已在加快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有望在2022年对地产市场形成托底作用;同时受益于稳增长政策发力的基建投资,也将成为建筑业的重要支撑。

对于第三产业,数字经济政策继续助力信息软件产业高速增长,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带动;受益于上游价格下降以及居民消费潜力释放,商品消费将持续修复;对于接触型服务业,疫情扰动仍是影响复苏的核心变量,但在气温回升、疫情逐步收敛后,二三季度或存在边际修复的可能;房地产业方面,在行业税尚未落地前,地产链条修复仍存不确定性,将对第三产业继续形成一定拖累。

总体来看,在生产法视角下,2022年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力量主要来自受投资驱动明显的制造业、数字经济驱动的信息软件业以及受益于消费需求复苏的批发零售业。

1.2 生产法视角下,如何建立GDP预测体系

理解GDP的核算方法是准确预测GDP的基础。国内生产总值(GDP)通常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分别对应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中间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价值形态对应GDP核算的生产法;

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各项收入之和,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收入形态对应GDP核算的收入法;

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产品形态对应GDP核算的支出法。

当前,我国国家统计局核算季度GDP时以生产法为主。目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季度GDP是以生产法为基础核算的结果;年度GDP核算,主要根据生产法或收入法核算。至于支出法,国家层面可以做到独立核算,但地区层面只能倒推计算货物服务净输出,因此误差较大。

生产法即从生产角度核算增加值,实质上就是各行业的增加值加总。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加总,或者再细分一点,对现有我国经济部门20个门类行业增加值的加总,或对97个大类行业增加值的加总。考虑到资料的可获得性,继续细分下去会存在一些困难,因而实际操作中仅细分到大类行业。

在实际核算时,季度GDP核算与年度GDP核算参考的行业分类有所不同。相比于季度GDP核算,年度GDP核算基本可以细分到所有大类行业来核算。季度GDP核算时参考的基础资料通常不是很详细,主要是在11个门类行业的基础上进行核算,部分行业会细分到大类行业。

而年度GDP核算时基本可以细分到所有大类行业来核算,例如房地产业会继续拆分为若干个中类行业来核算。此外,年度GDP的核算会结合生产法和收入法一起核算。

季度GDP的核算通常有推算成份。由于季度GDP初步核算对时效性要求很强,而季度GDP核算所需要的基础资料不能全部获得,因此季度GDP初步核算利用专业统计进度资料和相关指标推算得到。由于不同行业的资料可获得性存在较大差异,对于部分资料丰富详实的行业,可以直接计算增加值数据;而资料不足的行业,需要进行推算。

因此,年度GDP核算会在季度GDP核算基础上进行修正与调整。随着可以获得的基础资料不断增加和完善,会利用更加完整的基础资料,例如,使用专业统计年报、行业财务资料和财政决算资料对GDP数据进行修订,使其更加准确地反映经济发展实际情况。

国家统计局在进行季度GDP核算时主要参考11个门类行业,分别为: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交运、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金融、房地产业、信息软件、租赁商务业以及其他行业。

因此,进行生产法GDP的预测,就是要对上述11个行业做预测。

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1年,剔除其他行业的另外10个行业的增加值占比达到GDP的84%以上,且较为稳定,其中工业增加值占比为32%,批发零售业占比为10%,金融业占比为8%,建筑业占比为7%。

季度GDP核算存在较强的季节性。从一季度到四季度,GDP(现价增加值)逐季提升,其中第一产业占比也在逐季提升,第三产业占比则逐季下调。但是从同比增速的视角看,各季度GDP增速走势则较为稳定。


二、第一产业:乡村振兴政策持续助力


第一,如何跟踪和预测第一产业GDP?

第一产业在我国GDP中的占比持续下降,且对GDP增速的贡献度有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在经济中的占比持续下降,截至2020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已由2000年的14.7%降至7.7%;此外,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也持续处于低位,对GDP同比增速的贡献越来越小。因此,在生产法视角,对于GDP的预测,第一产业GDP的预测对最终GDP的预测精准度影响不大。

第一产业GDP的预测需要借助农业局公布的农林牧渔产业的数据,该产业的数据较为缺乏,进行预测时可依赖的数据量较少,倘若借助有限的数据进行预测那么误差会很大。通过观察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同比增速变化,我们发现2019年以前,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同比增速变化较为稳定,并且考虑到第一产业在GDP中占比相对较低,那么此情况下,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对GDP增速影响十分有限。

以2019年为例,2019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为7.1%,增加值增速为3.1%,经计算,第一产业对GDP增速的贡献仅为3.7%。假设对第一产业增加值的预测偏差在2个百分点,那么对于GDP增速的影响仅为0.07%。受疫情影响,202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有所提升,202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对GDP增速的贡献达到10.8%,此时如果预测偏差为2个百分点,那么对GDP增速的影响力将达到0.21%。

基于此,我们可以采用历史趋势法对第一产业GDP增速进行预测。我们分别采用上年同期与过去三年同期的历史均值作为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的预测值进行预测。通过回溯测算,2010-2019年期间,采用上年同期数值的方法对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预测误差均值为0.55%,对GDP增速的预测误差均值为0.09%;若采用过去三年同期数值的方法对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预测误差均值为0.74%,对GDP增速的预测误差均值为0.08%,综合来看,误差在可控范围内。

第二,2022年,乡村振兴政策持续发力,助力第一产业平稳运行

第一产业的分析主要以农业为基础。中国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的划分规定,第一产业指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2021年,在一系列惠农以及乡村振兴政策助力下,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较快,在2021年三、四季度,成为三大产业中增速最快的产业部门,对GDP增速的贡献大幅提升,在经济增速面临较下行压力时充分发挥压舱石的作用。

2017年起,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我国战略发展的重要一环,每年均有对应的政策发布,并且多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2017年10月,十九大会议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9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印发,要求在2022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发挥压舱石作用;此外,“十四五”规划提出,通过未来五年的努力,到2025年,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名为《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启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到202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2021年4月,《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出台,乡村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乡村振兴”正式具备了法律基础。

2022年,稳增长基调下,乡村振兴政策发力进入加速期,第一产业将继续发挥经济压舱石作用,为经济平稳运行助力。

第一,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为稳定经济大局发挥压舱石作用。近年来,我国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不断健全,政策措施不断加力,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生猪产能全面恢复,“菜篮子”产品量足价稳。2020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1397亿元,占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比重48.8%,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第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促进农业结构升级。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工程,支持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强镇等平台载体,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2020年全国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构成中,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8606亿元、40263亿元,合计占到53.2%,反映出现代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取得长足发展,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新格局加快形成。

第三,伴随科技兴农、人才强农战略深入实施,农业发展要素支撑不断增强。十九大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制定出台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不断强化农业农村发展的要素保障。2020年农林牧渔业科研和技术服务、教育培训与人力资源服务增加值分别为2515亿元、1520亿元,农业信息技术、农业金融等其他支持服务增加值为3717亿元,反映出资金、人才、技术和信息等要素加快向农业农村投入。

第四,涉农贷款是乡村振兴最大的资金来源,主要支持农业生产经营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央行通过支农再贷款作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农村金融服务。2020年涉农贷款余额为39.0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9万亿元。在疫情冲击下,金融机构支农再贷款余额增长明显提速,预计未来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支农再贷款作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在上述政策发力下,202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速。我们预计,202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四个季度的走势分别为:3.2%、4.1%、4.2%、4.0%。


三、工业:外需走弱,基建、技改投资发力


第一,如何跟踪和预测工业GDP?

工业增加值在GDP中占比最高,对其预测非常重要。2010年以前,工业增加值在GDP中占比达40%以上,近年来降至30%左右,工业增加值占比下滑的背后,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也在大幅下滑。为此,“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

从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来看,2006年开始,工业增加值占比呈现出波动下行趋势,2006年底工业增加值占比为41.1%,而2020年底工业增加值占比仅为30.3%,2021年在出口带动下略有上行,但总体呈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趋势。

工业增加值的数据来源较多,预测体系较为成熟。国家统计局月度会公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数据,是工业增加值最好的预测指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例在九成以上,是工业的绝对主体,因此,季度层面的工业GDP增速预测依赖月度规上工业增加值的预测效果。

统计局公布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分行业数据中,涉及到3个大类行业:采矿业、制造业与电燃水供应业;以及41个细分行业,其中采矿业7个,制造业31个,电燃水供应业3个。在工业增加值中,制造业的增加值占比达到80%以上,因此准确预测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更为重要。

根据2018年投入产出表,我们统计了工业增加值中各细分行业的占比。我们发现,在制造业中,五大高耗能产业(石油核燃料加工、化学原料、非金属制品、黑色冶炼加工、有色冶炼加工)增加值占比合计占到制造业总体的32.2%,是制造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装备制造链条的高技术产业产值增速较快,增加值占制造业总体的12.1%,也逐渐成为制造业增加值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此,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的预测,需要把握好两大产业:一是传统耗能产业;二是装备制造技术链条的高技术制造业。

传统耗能产业增加值的预测可以借助高频数据进行追踪。高耗能产业主要涉及一些传统产业,诸如汽车、化工、钢铁等多个领域的生产,可以借助高频数据进行追踪。汽车行业主要跟踪指标是汽车轮胎开工率,化工领域主要涉及PTA产业链上下游的开工率和负荷率,而钢铁产业链的跟踪指标最多,包括生铁生产相关的高炉开工率、粗钢产量、各种钢材产量等。

装备制造业或高技术制造业与出口相关性较强,可以通过出口数据进行拟合预测。根据投入产出表(2018),出口依赖型的行业中主要以装备制造业的行业为主,从装备制造业的增速与出口增速对比来看,二者走势也基本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是实际变量,而出口增速是名义变量,因而在预测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时需要考虑对应行业的价格变化,为此我们在模型中纳入了PPI行业价格指数。通过使用出口、PPI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进行回归,结果显示,该模型对装备制造工业增加值增速有较好的预测效果。据此,我们可以判断未来装备制造业增加值走势。

在得到传统耗能产业增加值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的预测后,通过增加值权重加权我们就得到了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的预测。由于统计局月度并不公布细分行业的增加值数据,我们借助上年同期行业的营收数据除以对应价格指数来代替两大类行业的增加值占比,通过加权得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的预测,进而可以得到月度层面工业GDP增速的预测。

由于GDP是季度层面的数据,因而我们需要把月度层面的数据转换为季度层面的数据。由于工业生产的季节性较强,因而表现在工业增加值数据上也存在较强的季节性,从工业增加值定基指数来看,可以明显看出一定的周期性。为此我们在把月度工业GDP转换为季度工业GDP的时候,不能简单进行月度平均,而是需要进行季度内各月定基指数的加权,以消除季节性的影响。

第二,2022年,外需对工业生产驱动走弱,内需(投资、消费)将成为支撑

工业生产分析的核心来自其需求驱动力的分析。与GDP的驱动因素一致,工业生产的驱动主要来自三个层面:投资、消费与出口。2021年,工业生产整体呈现出平稳修复的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6%,两年平均增长6.1%,其中出口高技术链条是核心驱动力量,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达18.2%,比制造业整体增速高14.2个百分点。

从2021年GDP走势的各分项来看,2021年,除出口和房地产外,制造业投资、消费、基建投资等分项均在潜在产出水平之下。如果我们以央行工作论文(《十四五“期间我国潜在产出和增长动力测算研究》)测算的潜在增长率作为我国的潜在产出水平(5.5%),以2020年-2021年复合实际GDP增速作为实际产出水平。2021年的GDP两年平均增长5.1%,低于潜在产出水平。

展望2022年,工业生产的支撑因素中,外需(出口)驱动将有所减弱,内需(投资、消费)逐步发力。

虽然奥密克戎在全球仍肆意蔓延,但海外主要国家普遍选择了与病毒共存,并未影响到2022年逐步开放的趋势,随着海外供给能力逐步稳定,供需缺口逐步弥合,外需对我国工业生产的支撑作用将逐步减弱。

2022年,内需将成为工业生产的重要发力点,伴随稳增长政策逐步发力,基建产业链条、技改驱动的绿色改造链条以及高技术投资链条均成为重要支撑。

第一,稳增长政策全面提速,国常会吹响基建号角。1月10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扩大有效投资。

去年下半年专项债发行、财政支出和基建反弹力度均不及预期,这也使得市场持续下调对基建的预期。但我们认为,随着内外经济环境发生变化,2022年一季度“稳增长”紧迫性进一步提升,国常会部署资金加快到位和简化项目审批,将支撑基建投资提速。

我们预计,考虑到当前财政稳增长的紧迫性加强,若2022年财政靠前发力如期兑现,将使得上半年财政增量资金显著,对2022年上半年基建投资的拉动或达到10%。由于2021年专项债集中在下半年发行,上半年用于拉动投资的专项债资金主要来自于上年结转的1万亿元。而2022年,不仅有上年结转的1.2万亿元专项债资金,同时中央也已提前下达1.46万亿元专项债资金,预计今年一季度基本发行完毕,将在上半年内形成实物工作量。

第二,技改投资驱动的绿色改造,将驱动制造业投资持续上行。技改投资约占到固定资产投资的20%。技改投资规模,可以用固定资产投资的改建来做估算。从2004年以来,固投中的改建、新建占比持续提升,扩建占比则持续下滑。截至2021年12月,固定资产投资的中扩建(10%)和改建(20%)占到30%,新建占到70%,改建的整体体量约为11.9万亿元。

2018年在政策引导下,各地纷纷加大技改投资,2018年改建累计增速12.40%,比2017年提升了2.9个百分点,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提升了0.6个百分点(20%*2.9个百分点)。2021年,低碳改造和产业升级可控持续推进,改建在前12月累计增速10.10%,高于2020年全年8.5个百分点。

2022年,双碳战略驱动的工业再造持续推进,预计改建增速依然会维持高位,驱动制造业投资持续上行。

2021年11月15日,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对拟建、在建项目,应对照能效标杆水平建设实施,推动能效水平应提尽提,力争全面达到标杆水平,依据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限期分批实施改造升级和淘汰。

12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规划》指出,以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为引领,着力构建完善的绿色低碳技术体系和绿色制造支撑体系,系统推进工业向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品供给绿色化、生产方式数字化等6个方向转型。

12月14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发布,提出16条举措振作工业经济运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通知明确,大力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在钢铁、有色、建材、石化、煤电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技术改造。

参考2018年,我们对2022年技术改造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做了测算。在高基数下,假如2022年改建增速会相对2021年继续提升5个百分点,则可以对固定资产投资产生拉动约为1个百分点(20%*5个百分点=1个百分点)。

因此,我们预计,2022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四个季度的走势分别为:5.5%、4.8%、5.6%、5.8%。


四、建筑业:地产拖累,保障房、基建等政策托底


第一,如何跟踪和预测工业GDP?

第二产业中的建筑业也相当重要。建筑业不仅包含房屋建筑业、土木工程建筑业,还包括建筑安装工程和建筑装饰工程等。房屋建筑业、建筑装饰、建筑安装属于地产范畴,而土木建筑则属于基建范畴。因此对建筑业GDP的预测本质上是建立在对地产和基建走势预期的基础上。

与工业相比,建筑业增加值在GDP中占比并不高。截至2020年底,建筑业GDP占GDP比重为7.1%,相比于工业占比的30.9%相差较大。事实上,近年来建筑业GDP占比是逐年上升的,从2000年的5.5%升至2020年的7.1%。建筑业GDP占比的季节性规律较为明显,且与工业GDP占比呈现出此消彼长的走势。

建筑业GDP受政策影响大,增速波动较为剧烈。建筑业GDP与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均存在紧密的关系,经常被作为逆周期调节手段,受政策影响较大,其增速波动较为剧烈,因而准确预测难度较大。但是考虑到建筑业GDP占比不高,因而出现一定范围的预测误差对GDP的预测影响不大。通常在逆周期调控阶段,建筑业增加值对GDP增速的贡献上升。

借助统计局月度公布的房地产投资与基建投资数据,我们可以对建筑业GDP进行预测。我们在上文提到,建筑业中房屋建筑业、建筑装饰、建筑安装属于地产范畴,而土木建筑则属于基建范畴,因此对建筑业GDP的预测本质上是建立在对地产和基建走势预期的基础上。

通过使用房地产投资增速、基建中公共设施投资增速对建筑业GDP增速进行回归,结果显示,该模型对建筑业GDP增速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据此,我们可以判断未来建筑业GDP走势。

第二,2022年,受地产增速下行影响,建筑业将受到一定拖累,但在保障房、基建等稳增长政策发力下,建筑业预计将保持平稳运行。

我们在上文提到,对建筑业的分析本质上是对地产和基建投资走势的分析。

地产方面,房地产景气下行,带动地产建筑走弱,将对建筑业形成一定拖累。

但近年来,各地正在加快落实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预计2022年将拉动房地产投资2个百分点,有助于托底房地产市场,短期内起到一定的稳增长效果。2021年下半年,中央开始督促地方制定“十四五”保障性租赁地方计划,推动地方加快落实。2021年10月以来,各地纷纷公布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计划,全国40个试点地区也在如期执行。

“十四五”期间,预计保障性租赁住房筹建近900万套,涉及1.35万亿元投资。截至2021年12月,共有28个省市披露“十四五”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计划,超过60个城市被纳入,主要为人口净流入较多的一线和二线城市,常住人口基本在100万以上。我们估算“十四五”期间,全国保障性租赁住房筹建规模接近900万套,涉及的总投资额为1.35万亿元,约占同期房地产投资的2%-3%,为“十三五”期间棚改投资额的20%。

预计2022年保障性租赁住房将拉动房地产投资约2个百分点,在房地产增速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时,一定程度形成支撑。

基建方面,在上文我们提到,考虑到当前财政稳增长的紧迫性加强,若2022年财政靠前发力如期兑现,将使得上半年财政增量资金显著,对2022年上半年基建投资的拉动或达到10%。受益于基建投资的提速,建筑业增加值增速可能不会过快下行,总体维持平稳态势。

我们预计,2022年建筑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四个季度的走势分别为:1.5%、2.1%、2.9%、4.6%。


五、批发零售业:成本压力缓解,稳消费助力潜力释放


第一,如何跟踪和预测批发零售业GDP?

近年来,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逐年提升。截至2020年底,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0年的7.5%稳步升至9.5%。批发零售业与支出法下的消费支出对应,因此,使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能对批发零售业GDP起到较好的拟合效果。

批发零售业GDP增速波动较小,走势较为稳定。2015年到2019年,批发零售业GDP增速基本稳定在5%~8%区间,从对GDP增速的贡献来看,2019年以前,批发零售业对GDP增速的贡献率也稳定在10%左右,疫情期间批发零售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因而对GDP增速的贡献率也波动较大。2021年下半年以来,伴随消费逐步复苏,批发零售业对GDP增速的贡献率再次回升。

为此,我们使用统计局月度公布的社会消费品中的商品零售总额来作为批发零售业GDP的拟合指标。由于增加值增速是实际数据,而商品销售额是名义变量,因而在预测批发零售业GDP时需要考虑对应消费品行业的价格变化,为此我们在模型中纳入了与终端消费契合度较高的CPI行业价格指数。通过使用商品零售、CPI对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增速进行回归,结果显示,该模型对批发零售业增加值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第二,2022年,伴随上游价格回落,消费制造成本端压力缓解,商品销售将持续修复。此外,稳增长政策在就业端持续发力,带动居民消费潜力释放。

供给方面,上游价格回落带动消费生产稳定修复。2021年11月,在上游价格回落、消费品生产稳定恢复等因素带动下,消费品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14.5%,较上月明显加快10.8个百分点,增速连续两个月回升,并且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

展望2022年,上游价格已步入下降通道,下游消费品价格处于温和回升趋势,将继续带动消费品生产稳定修复。

需求方面,居民消费支出增速仍低于居民收入增速,消费释放有潜力。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1%,两年平均增长6.9%;而同期居民消费支出同比13.6%,两年平均增长5.7%,收入增速高于消费增速,2022年居民消费仍有较大潜力释放。

稳消费也同时需要政策端的发力,1月17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做好近期促进消费工作的通知》,可见政策对稳消费的重视。但不可忽视的是,在疫情多点散发、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消费的修复存在一定上限。

因此,我们预计,2022年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四个季度的走势分别为:5.7%、6.6%、8.4%、5.5%。


六、住宿餐饮业:疫情仍是影响恢复的核心


第一,如何跟踪和预测住宿餐饮业GDP?

与批发零售业相比,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在GDP占比并不高。截至2020年底,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5%,且近年来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2000年底,这一数值为2.2%。

从增加值增速来看,2015年到2019年,住宿餐饮业GDP增速与批发零售业GDP增速走势较为一致。从对GDP增速的贡献度来看,2019年以前,住宿餐饮业对GDP增速的贡献度仅为1.5%左右,对GDP增速波动影响较小。但是在疫情期间,住宿餐饮业受到冲击较大,导致其对GDP走势的负向冲击也被放大,2020年第二季度,住宿餐饮业对GDP增速的贡献度为-9.8%,成为当季GDP的最大拖累项。

与批发零售业一致,对住宿餐饮业GDP的预测也主要参考统计局月度公布的社会零售品中的餐饮收入数据。由于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增速是实际数据,而餐饮收入销售额是名义变量,因而在预测住宿餐饮业GDP时也需要考虑价格变化,通过使用与批发零售业类似的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社零中的餐饮收入数据、CPI数据对住宿餐饮业增加值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第二,2022年,疫情发展仍面临不确定性,住宿餐饮业的恢复或仍缓慢

2021年,疫情在国内本土多点散发,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服务业,尤其是接触性服务业的修复。回顾2021年以来的几轮疫情,疫情散发与服务业PMI修复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同时也影响到了疫情发生地的住宿餐饮业经营。

当前,我国在疫情防控上,采取的是较为严格的动态清零策略。在海外选择与病毒共存、继续开放的背景下,与我国的疫情防控体系形成较大落差。倘若2022年二三季度,海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将可能对我国疫情防控造成更大压力,因而2022年接触性服务业的修复仍面临不确定性,恢复过程仍较缓。

但是,倘若病毒继续沿着流感方向变异,全球开放预期将大幅提升,将带动接触型服务业加快修复。从德尔塔毒株到奥密克戎毒株,虽然病毒传播的威力在增强,但是毒性有所减弱,其导致的重症比例与死亡比例均在下降。

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尽管奥密克戎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扩散,不过在如今新冠疫苗等防控措施都在积极推进的情况下,能够建立起十分牢固的免疫屏障,同时凭借广泛应用各个领域的防控手段,在2022年成功结束新冠病毒的大流行,仍然是很有希望的。

1月15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原则上讲,未来一年,无论是群体免疫水平,还是通过疫苗建立的免疫屏障,再到新冠治疗药物的上市,都意味着“这可能是最后一个‘寒冬’”。

我们预计,2022年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四个季度的走势分别为:2.1%、3.3%、5.7%、3.0%。


七、信息软件业:数字经济助力行业高速


第一,如何跟踪和预测信息软件业GDP?

信息软件业,全称“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近年来第三产业中增速最高的行业,虽然在GDP中占比不高,但是其对GDP增长的贡献不可小觑。2015年到2020年,信息软件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不到4%,但其增速始终维持在14%~28%区间,对GDP增速的贡献度由4%上升至2020年的11%,成为GDP增长的重要来源。

工信部月度公布的互联网接入流量代表了电信企业提供互联网电信服务的变化,可以作为信息软件业GDP走势的预测指标。通过历史走势来看,互联网接入流量的走势与信息软件业GDP走势较为贴合,用其作为预测指标拟合效果较好。由于互联网接入流量是不变价数据,因而无需进行价格调整,但需要将其月度指标转化为季度指标,才可以对信息软件业GDP作更为准确的预测。

第二,2022年,数字经济政策继续发力,助力行业持续高增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其中的主力军,也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开展战略竞争的焦点领域。一方面,数字经济领域是当前技术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层出不穷,量子计算、类脑计算等未来技术不断萌生,已成为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已成为产业变革中的关键共性技术,不仅催生了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而且以其强渗透、广覆盖特征,为越来越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途径。

我国信息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我国多年来推行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十三五”时期,我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不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取得积极成效。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7.8%,数字经济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全球领先,新业态新模式也竞相发展。“十三五”时期,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和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第五代移动通信(5G)网络建设和应用也在加速推进。宽带用户普及率明显提高,光纤用户占比超过94%,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达到108%,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4.6亿。数字技术与各行业加速融合,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移动支付广泛普及,在线学习、远程会议、网络购物、视频直播等生产生活新方式加速推广,互联网平台日益壮大。

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1月12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立足发展新阶段,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为构建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规划》指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初步建立,产业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数字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展望2035年,力争形成统一公平、竞争有序、成熟完备的数字经济现代市场体系,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按照《规划》,我国千兆宽带用户数要从2020年的640万增至2025年的6000万,增长规模将近8.3倍。展望未来,在国家政策指引下,三大运营商千兆用户有望持续稳定发展,基于千兆宽带衍生出的数字经济产业,将迸发更大的活力。

另外,《规划》还提出推进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算力、算法、数据、应用资源协同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为重要措施,建设数据中心集群,并加快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提升数据中心跨网络、跨地域数据交互能力,加强面向特定场景的边缘计算能力,强化算力统筹和智能调度。

1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文《大力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其中提出,要集中力量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深入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因此,在数字经济政策持续助力下,信息软件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我们预计,2022年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全年同比增长16.5%。


八、房地产业:长效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第一,如何跟踪和预测房地产业GDP?

本部分所指的房地产业GDP主要对应销售环节的“房地产业”。房地产业主要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和居民自由住房服务,其中占比最大的就是房地产开发经营。2000年以来,房地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逐年上升,截至2020年底,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24%。

由于房地产业的增加值主要发生在销售环节,因而预测房地产业GDP,最直观的就是参考当期商品房销售的数据。从历史数据走势来看,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与房地产GDP增速走势基本一致。因而我们可以根据商品房销售面积来预测房地产GDP走势。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商品房销售面积数据是月度频次,因而需要将其转化为季度频次进行拟合。另外,之所以使用销售面积而不是销售收入,是为了剔除价格的影响,因为增加值增速反映的是剔除价格变化后的增速。

第二,2022年,伴随长效机制不断完善,预计房地产总体保持平稳运行

房地产在我国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倘若过快下行将对经济产生重要负面影响。根据2018年投入产出表,我们测算得出,地产行业直接贡献12.1%的GDP,间接贡献了15.8%的GDP,合计贡献了27.9%的GDP,其对经济的影响不可小觑。值得注意的是,在生产法的视角下,我们无法测算与地产相关的后周期消费链条,例如耐用品消费等,而倘若把这些消费行业链条包括在内,那么地产行业贡献的GDP将达到30%以上。因此,保持经济增长的动能,保持房地产平稳运行尤为关键。

在支出法视角下,GDP的核算是消费、投资、净出口三方面的加总,房地产投资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一部分被纳入GDP核算。而在生产法视角下,房地产投资活动不仅包括房地产本身的投资活动,还包括了与房地产产业链密切相关的产业活动。房地产投资对经济的影响,不仅仅影响到房地产行业,还会牵扯到以房地产业为代表的上下游产业链,进而对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直接来看,地产大类行业创造的增加值占GDP比例达到12%。国家统计公布的最新版的2018年投入产出表包含了153个细分部门,其中与房地产行业直接相关的部门主要有:施工环节的“住宅房屋建筑”、竣工环节的“建筑安装、建筑装饰装修”与销售环节的“房地产业”。这四个细分行业在2018年总共创造了11.18万亿元的增加值,占GDP比例达到12%。

间接来看,需要统计地产大类行业所牵扯的上下游产业链条。根据投入产出表中的产品部门表,我们可以得到房地产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我们借助投入产出表中的直接消耗系数,来衡量不同行业对房地产行业的依赖程度。

直接消耗系数(或称直接需要系数)是计算产业联动关系重要的系数之一,反映的是产业之间的产品投入消耗关系。例如,工业部门每生产10单位产品,其中需要消耗3个单位农业部门的产品,那么相当于工业部门30%的产品投入来自农业部门,工业部门对农业部门的直接拉动效应为0.3。

根据此关系,我们计算了地产行业对不同行业的拉动效应。对于住宅房屋建筑部门,其对非金属制品业、黑色冶炼加工、金属制品等拉动效应较大;对于建筑安装与装修部门,其对非金属制品、电气机械等拉动效应较大;对于房地产行业,其对金融、租赁商务等部门拉动效应较大;而对于整个地产行业,其对非金属制品业、金融、黑色冶炼加工等部门拉动效应较大。

间接来看,地产行业间接创造的增加值占GDP比例达到16%。根据投入产出表,地产行业的总投入可以拆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中间投入,即消耗的其他行业的产品投入量;另一部分是最终投入,即创造的增加值。地产行业所消耗的中间投入即为地产行业所间接拉动的增加值。

因此,保持经济增长的动能,保持房地产行业平稳运行尤为关键。

2021年下半年以来,受个别房地产头部企业债务违约风险显现等因素影响,房地产行业良性循环一定程度上被打破。

然而房地产业的支柱地位没有变,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需要房地产业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随着房地产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因城施策效果不断显现,2022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有望保持总体平稳运行。

我们预计,2022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四个季度的走势分别为:-6.2%、-4.2%、2.3%、1.8%。


九、其他行业:如何跟踪与预测


在上文中,我们介绍了7个主要行业的跟踪与预测。在国家统计局季度GDP核算中,还包括交运、金融、租赁商务服务业以及其他行业。本章将对这几个行业的追踪和预测方法分别进行介绍。

9.1 交运仓储业:交运周转量非常关键

近年来,交运仓储业增加值在GDP中占比持续下降,截至2020年底,已降至4.0%。交运仓储业主要涵盖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邮政业、仓储业等细分行业。

交运仓储业包含两大范畴,一个是交通运输类,主要与交通周转量相关,另一个是仓储邮政类,主要与快递业务总量有关。交通运输部月度公布的水路、公路、铁路、航空等客货周转量数据可作为交通周转量的替代指标,国家邮政局月度公布的业务收入与业务总量数据可作为快递业务量的替代。

根据2018年投入产出表,交通运输业占交运仓储业增加值的85%以上,仓储邮政业占比不足15%,细化来看,在交通运输业内部,铁路运输占比10.4%,城市道路运输占比55.1%,水上运输占比5.7%,航空运输占比7.3%,其他运输占比21.5%,我们按此权重对交通周转量各分项进行加权得到交通周转量数据。

通过使用交运周转量、快递业务量对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增速进行回归,结果显示,该模型对交运仓储业GDP有较好的拟合效果。

9.2 金融业:信贷驱动较弱,资本市场服务影响较大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金融业被分为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以及保险服务三个细分行业。根据2018年投入产出表,统计从各细分行业增加值占比,货币金融服务占据了金融业的大头,2018年占比达79.9%,而资本市场服务行业占比仅为8.0%,保险业占比为12.1%。

虽然货币金融服务业是金融业的主体,但从历史数据来看,金融业GDP增速走势与M2、信贷等数据走势相关性并不强,主要原因是货币金融业务较为稳定,波动较小;保险业增加值变动幅度也较小,其对金融业GDP增速的贡献也较低。

资本市场服务虽然在金融业中占比不高,但其波动较大,因而对金融业GDP走势的影响较大。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活跃,证券交易活动波动较为剧烈。历史数据显示,我国股票市场成交量变化与金融业GDP走势相关性较强。因此,使用我国A股市场成交量波动数据可以较好地预测金融业GDP走势。

为此,我们构建了以“人民币贷款:当季同比(X1)、社会融资规模:当季同比(X2)、A股成交量:当季同比(X3)”为自变量,以“金融业GDP:当季同比(Y)”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模型。

模型结果显示:人民币贷款:当季同比、社会融资规模:当季同比这两个指标的回归系数均不显著,而A股成交量:当季同比的回归系数则在1%水平下显著,说明“A股成交量:当季同比”指标对“金融业GDP:当季同比”具有较好预测效果。

9.3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其他行业:历史趋势法拟合较好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其他行业在GDP中的占比并不低,但是由于数据短缺,因而寻找替代指标并不容易。截至2020年底,这两者合计占到GDP的18%左右,由于数据短缺,因而难以构建合适预测方法,我们采用历史趋势法以及类比法对二者走势进行大致预测。

从对GDP增速的贡献来看,2021年第三季度,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其他行业对GDP增速的贡献率依次为3.5%、16.7%,倘若二者的预测误差在1个百分点,那么GDP增速的影响大约为0.2个百分点。

倘若采用历史趋势法,即采用上年同期行业增加值增速作为预测值,我们进行了测算。2020年之前,采用历史趋势法对这两个行业的预测误差在2个百分点以内,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平均预测误差约为2个百分点,而其他行业的预测误差为1.6个百分点,按照二者GDP占比进行加权,合计影响GDP增速约为0.3个百分点。

附录:生产法下的2022年GDP预测以及各分项预测的结果

相关主题/热点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App内直接打开
商务、渠道、广告合作/招聘立即咨询

相关文章

最高可获120元立减金,建行深圳市分行又出新活动了!

· 6分钟前

cover_pic

阿斯利康:20亿美元合作的GLP-1药物正开发中

· 51分钟前

cover_pic

净利润大涨28%,又一家中药企业爆发!手握20+个独家品种!

· 52分钟前

cover_pic
我也说两句
手机号码
+86
验证码
* 微信登录请先绑定手机号,绑定后可通过手机号在APP/网站登录。
绑定

绑定失败

该手机号已注册格隆汇账号,您可以选择合并账号。

关于合并:

1.合并后可使用手机号或微信快捷登录;

2.仅保留手机账号信息,清除原有微信账号信息;

3.付费权益将同步至手机账号;

4.部分特殊情形可能导致无法合并;

合并
返回上一步
确认您合并的手机号
获取验证码输入后提交合并账号
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