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忆东:二季度行情活力仍在盈利驱动,制造业正在演绎着新一轮的朱格拉周期

3 年前35.5k
科技消费有跌深反弹但大机会在下半年。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 张忆东

“中美大国博弈持久战的背景下,港股市场重要性反而会进一步凸显,成为扎根于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港股上市,成为了众多新经济公司进行全球化布局的战略选择。”

“从市场结构的角度来说,港股市场正在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而且可以用4个字来表达,叫做攻守兼备。从守的角度来说,(港股)传统行业的龙头公司,特别是价值型、周期型的,它的估值性价比在全球都最具有竞争力,是全球传统行业估值洼地。

从攻的一方面,港股成了中国新经济公司的牛股大本营,无论是互联网还是生物医药,慢慢有一批公司就走出来,甚至在全球都慢慢开始有竞争力。”

“(未来)两个方向,一个是老树发新芽,另外一个就是新经济的朝气蓬勃。”

“制造业里面正在演绎着新一轮的朱格拉周期,这里边是一个聚宝盆。从制造业的维度来说, A股是主战场,港股有一些特别的细分领域,对于A股是一个补充。”

“约束平台的无序扩张反而避免了大树下面寸草不生的竞争格局,使得一些医疗医美、化妆品等新兴消费领域里的互联网新应用,能够如雨后春笋生长出来。

这种平台的约束,或许会使得一些互联网龙头,更聚焦科技创新、推动实业,和我刚才讲的制造业的朱格拉周期(相互结合),会给它赋能。”

“互联网是港股科技的代表,甚至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大板块、大领域。除了这个以外,一些新兴消费,也就是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主线。像物业、品牌服装、食品饮料、生物医药……那些 B字头的高科技生物医药公司,都值得我们长期看

“从港股基本面的角度来说,上半年周期、价值会明显的跑赢成长。

到了下半年,特别是10月份、11月份之后,大家会展望2022年的盈利。特别是8月份中报之后,大家开始评估企业的动态市盈率。靠近四季度的时候,港股的活力又会进一步迸发,而那时候的迸发可能更多的会体现在科技,消费。

而二季度,港股的活力主要体现在周期性行业龙头估值和盈利的戴维斯双击,而科技龙头更多是跌深反弹而已。”

以上,是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在华夏基金主办的线上对话中,分享的最新精彩观点。

张忆东分享了港股市场当下投资逻辑,从宏观、中微观、资金面三个角度出发,认为当下依然是寻找港股最优质公司最好的时机。

同时,对于港股和A股今年各个阶段细分投资机会,张忆东也都给出了明确的判断。


港股成为扎根于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


问:开年以后,港股经历了一波震荡调整,现在是否依旧看好港股的投资价值?港股的价值逻辑是什么?

张忆东:对于港股的价值投资逻辑,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我们来看一下宏观视角;

第二方面,我们从中微观的市场结构分析;

第三个方面,聊一聊资金面的趋势。

首先,宏观维度来说,在中美大国博弈持久战的背景下,港股市场重要性反而会进一步凸显,成为扎根于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

港股上市,成为了众多新经济公司进行全球化布局的战略选择。

一方面,内地公司在港股市场的占比越来越大。本来很多人以为港股市场是香港本地股市,其实不完全是。

港股市场的基本面越来越依赖于内地经济,恒生指数里边的中资股、内地公司的权重已经跃居到了半壁江山以上。

第二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港股所依赖的基本面的基础是扎实的——因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取得了重大成就,宏观经济增速在中低增速平稳住了;

而微观层面,以潮吃、潮喝、潮玩、潮乐各种潮系列为代表的新消费,以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等为代表的新经济,异常活跃,朝气蓬勃。这些领域恰恰蕴含了很多优秀的、业绩持续驱动的成长股。

内地公司,特别是新经济领域里的这些公司,到港股上市意愿比较强烈。截止到2020年,已经有1300多家内地公司在香港上市,占香港市场总市值的权重是80%,占成交金额大概是70%。

在中美大国博弈、中概股受到美国法律影响的背景下,我们恰恰要考虑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其扎根于中国内地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反而更加凸显了。

这个方面和上海、深圳形成互补,境内金融中心和境外国际金融中心互补,一起来驱动中国经济、中国金融走向强大。


港股成了中国新经济公司的牛股大本营

传统行业龙头公司是全球估值洼地


第二个层面,从市场结构的角度来说,港股市场正在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而且可以用4个字来表达,叫做攻守兼备。

从守的角度来说,(港股)传统行业的龙头公司,特别是价值型、周期型的,它的估值性价比在全球都最具有竞争力,是全球传统行业估值洼地。

从攻的一方面,港股成了中国新经济公司的牛股大本营,无论是互联网还是生物医药,慢慢有一批公司就走出来,甚至在全球都慢慢开始有竞争力。

在这里我们要破除一个错觉,很多人觉得港股沦为了边缘市场,有这样的说法。

也许 B股有点像边缘市场,因为它流动性很差,只是便宜,但是港股并不只是便宜。

为什么有一段时间投资者觉得“港股便宜,但就是不涨”,所以对港股有诸多误解,觉得港股是一个边缘市场,是一个难投资的市场。

但是,我们恰恰认为,港股不是边缘市场,(指数低迷)只是受中国经济转型的阶段性影响。

从2010年一直到2018年、2019年,中国先是产能过剩,后来是慢慢供给侧改革,进行了产能的出清。在出清产能之前,传统行业的盈利能力陷入了低谷。

因为香港市场非常重视基本面,它不太相信各种故事,更多相信优质企业的盈利,盈利有护城河的好公司反而得到了龙头溢价。

相反,过去近10年里,那些传统行业盈利陷入困境的时候,它的估值也陷入了低迷,所以让大家有一个幻觉,就觉得港股很便宜但是就是不涨,变成了一个边缘市场。

不是这样子的,港股市场已经焕发活力。

一方面,港股的传统行业2021年已经开始体现出估值和盈利的戴维斯双击,年初以来,这些价值股的表现也是相当不错的。2019年以后,中国供给侧改革取得成就,一些制造业公司,甚至上游一些周期行业的龙头公司,它的盈利稳定性提升,分红能力提升。


港股未来在于全面拥抱中国新经济


另外一方面,从长远的角度来说,港股的未来在于全面拥抱中国新经济。

从微观的角度来说,港股最具有活力的那一部分资产,很明显去年开始的以恒生科技指数为代表的新经济结构性牛市。

今年这些新经济的核心资产也许有些蛰伏,但是,基本面的逻辑没有变,更多是因为前面涨得比较多,估值需要消化。

港股目前成为了一个非常好的新经济牛股的孵化器、大本营。港股的发行制度改革从2018年开始,同股不同权、中概股回归以及生物医药没有收入、没有利润的公司可以到港股上市,都反映了港股全面接纳、拥抱新经济。

到了今年3月份,香港主板行业分布,科技的市值占比已经提高到37%,而医疗保健的占比已到了8%左右,可选消费占比是15%,必须消费占比在10%左右。

所以,现在来看,港股市场结构是攻守兼备,如果想找价值、想找周期资产,它是全球最明显的洼地;如果想要拥抱未来,可以依照新经济基本面来进行配置。


外资对中国资产的配置才刚刚开始

中国老百姓配置A股、港股的趋势也是方兴未艾


第三方面,资金面趋势,叫“二老驱动”,老外加上中国的老百姓。

老外配置中国资产的时候,他把A股和港股都视为中国资产,港股是中国资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海外投资者越来越认同,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资本市场将涌现出很多的机会,具有非常强的成长机会,无论是先进制造业、消费、科技,以及一些海外没有的新兴产业。

外资对于中国资产的配置才刚刚开始,方兴未艾,这是一个趋势。

另外一个趋势是老百姓的变化。过去中国经济是高增长,有很多地方能够获得高收益,在一个相对可控的风险下,很多地方、很多领域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率。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转型,进入到一个中低增速的阶段,特别是2018年金融供给侧改革之后,理财产品净值化、打破刚兑、一些违规的P2P出清,再叠加房住不炒战略坚定实施,资本市场配置的吸引力在提升。

所以整个资本市场,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都是中国老百姓配置的一个战略方向。这个趋势也是方兴未艾。

综合以上三点,寻找港股最优质的公司,现在依然是最好的时机。


问答环节


传统中、上游制造业,剩者为王、赢家通吃

顺应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才能够存留下来


问:港股市场有哪些具体的投资机会,有哪些投资投资策略是比较适用的?

张忆东:最好的策略还是业绩驱动,业绩为王,基本面为王,用长线的眼光,以长打短。

什么叫以长打短?

你考虑好的产业、好的公司、好的价格,用长期投资的视角来应对短期行情的波动,从而不会因为短期的k线波动或者说一些短期利空的扰动,而失去了定力。

如果从细分投资方向的维度,(未来)两个方向,一个是老树发新芽,另外一个就是新经济的朝气蓬勃。

老树发新芽体现为两个层面,一个是传统中、上游的制造业,剩者为王、赢家通吃

无论是碳中和还是中国的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推进,都会使得传统行业进一步优胜劣汰,那些没有高效率,没有低排放、低能耗这些技术驱动的传统行业龙头,就会被市场淘汰。

反过来说,能够顺应经济发展新格局,就是高质量、绿色发展、环保发展的一些行业龙头,它反而能够存留下来。

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铜,这些行业基数比较大,蛋糕再想要大,增速很难,因为全球的经济增速以及中国的经济增速都维持在中低速的水平,中国是中低速,全球是低速。

所以,老树发新芽的第一部分就是做减法,剩者为王。下阶段,做减法的外部约束力,就是碳中和,相当于是供给侧改革的升级版。


制造业里面正演绎新一轮的朱格拉周期


老树发新芽的第二个层面是制造业升级,就偏中游了。

制造业里面,一方面,智能化、信息化的赋能,让一些传统的机械、化工业效率更加凸显,也能够顺应清洁能源、储能(的趋势)。

另一方面,更加高效地推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有很大的机会,一些细分领域的小巨人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公司,甚至最终成为伟大的公司。

制造业里面正在演绎着新一轮的朱格拉周期,这里边是一个聚宝盆。从制造业的维度来说, A股是主战场,港股有一些特别的细分领域,对于A股是一个补充,有些回A股两地上市,这也是老树发新芽。


下半年新经济的朝气蓬勃

带来长期的配置机会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主线

互联网龙头等待下半年


第二类(机会)就是新经济的朝气蓬勃。

我们仍比较关注互联网的应用。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对平台公司进行了清理整顿,约束资本的无序扩张,这个压力不排除会贯穿今年全年。但是,从基本面的角度来说,这些平台公司的基本面还是很扎实的,经过约束让它更加规范发展。同时,估值又有一个回落。

到了今年下半年,你会发现这些互联网龙头的估值性价比在全球非常具有吸引力。现在一些龙头公司比它美国的同行,已经具有性价比了。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约束平台的无序扩张反而避免了大树下面寸草不生的竞争格局,使得一些医疗医美、化妆品等新兴消费领域里的互联网新应用,能够如雨后春笋生长出来。

这种平台的约束,或许会使得一些互联网龙头,更聚焦科技创新、推动实业,和我刚才讲的制造业的朱格拉周期(相互结合),会给它赋能。它有互联网数据,无论是对智能驾驶,还是智能制造都是有帮助的。

互联网是港股科技的代表,甚至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大板块、大领域。除了这个以外,一些新兴消费,也就是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主线。

像物业,房住不炒,对“住”更好的消费需求,就体现在物业,物管,包括商业物管上面,它的增速还是能维持好几年高增长。

还有像品牌服装、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方面的一些较好的标的,特别是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同时研究门槛更加专业化,壁垒更高的,那些 B字头的高科技生物医药公司,都值得我们长期看。

还有部分的课外培训,高教,职业教育的企业公司,也具有很好的配置吸引力。

总体来说,新经济的朝气蓬勃,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长期的配置机会。


A股和港股是相辅相成

不是对立的


问:2019年至今,港股表现整体落后于A股,当前港股投资相较于A股的性价比是怎么样的呢?

张忆东:我想说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尽量不要把A跟港股对立的看,因为 A股有全品类的行业,有金融,有周期,有消费,有医药,有科技,但港股也都有。

就好比说,我们一般不会把沪深两市对立起去看。

当然,在1995年前后,大家老是在炒作什么深强沪弱,沪深争霸这些的。但现在大家就没有这个思路了,都觉得只要投中国A股最好的公司就可以了,不管它在上海上市,还是在深圳上,大家有这样的理念。

随着2014年11月互联互通机制开始之后,经过了六、七年的不断完善,不断深化,港股跟A股现在都成为了中国权益资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长期而言,双方是一个相辅相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

好比说,年初以来港股的周期股表现非常靓丽,大幅跑赢。因为港股对于海外更加敏感一些,对应 A股的一些周期股表现也还不错。

相反,一些去年和前年表现比较好的抱团资产,或者说一些高估值资产,相对来讲两个市场都比较低迷。

所以,第一个方面,我想理清楚一个理念, A股和港股,长远角度,大家更多把他们当做相辅相成,是共同构建中国权益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港股把过去两年不利因素进行了化解


第二个方面,2019年到2020年,港股的确是挖了一个坑,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

2019年是一个当地的一些非经济因素,到了2020年是疫情的防控压力比较大,这些都属于风险偏好的变量。

但它对港股市场的确是挖了一个坑。所以,今年以来,港股的几个主要指数相对于A股指数表现更好,其实是把过去两年的一些不利因素进行了化解、补涨。


上半年港股周期、价值会明显跑赢成长

下半年港股活力会体现在科技、消费


最后我们来展望一下,未来半年,港股跟A股总体是什么样的判断。

我的看法四个字,叫“各有千秋”。

首先,从基本面的维度来说,港股的基本面里面,周期的盈利表现非常强烈,所以最近它的估值和盈利的双驱动就非常的明显。

可是,港股的机构投资者,包括内地的这种“北水”资金配置港股,也主要是以互联网或者是一些消费为主。

现在陷入到一些比较尴尬的状态,它是在消化估值。

这个消化的时间,从港股基本面的角度来说,上半年周期、价值会明显的跑赢成长。

到了下半年,特别是10月份、11月份之后,大家会展望2022年的盈利。特别是8月份中报之后,大家会开始重新评估企业的动态市盈率。

所以说,到了下半年,特别是靠近四季度的时候,港股的活力又会进一步迸发,而那时候的迸发可能更多的会体现在科技,消费。

二季度行情,港股的活力主要体现在盈利驱动,其中,周期性行业龙头估值和盈利的戴维斯双击已经逐步体现,后续仍有惯性,而科技、消费龙头在跌深之后有望阶段性反弹。

这是从港股的维度来说。


A股弹性空间比港股略弱

今年总体是风水轮流转


对于 A股而言,容易相似,但它无论是周期还是金融,还是科技、消费,相比较港股而言,可能还要略贵一些,从而使得它的弹性空间会比港股略弱一些。

毕竟2019年、2020年A股获得了太多的超额收益。

总体来说,今年就是一个风水流转,从基本面和估值的维度,从中短期的维度来说,港股的性价比的确会更好一些,这是一个总体结论。

但是,拉长了来看,看两三年以上的一个维度, A股和港股都是中国权益资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同样行业,它涨的时候方向是一样的。

去年就已经表现得很淋漓尽致了,去年国内是核心资产行情,香港也是核心资产行情,今年上半年就回到复苏、周期驱动的行情。

反过来说,到了下半年的某个时间,大家又开始思考长期问题的时候,无论是先进制造业,还是新经济、消费、医药、科技,可能在2022年、2023年甚至更长的维度来说,将是一个结构性长牛的新阶段。

相关主题/热点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App内直接打开
商务、渠道、广告合作/招聘立即咨询

相关文章

ATFX港股:长假前恒指获得科技股提振反弹

· 17分钟前

cover_pic

认清中美局势,要战略级调整了!

· 18分钟前

cover_pic

重磅利好驱动!低空经济、飞行汽车概念股“展翅高飞”

· 37分钟前

cover_pic
我也说两句
手机号码
+86
验证码
* 微信登录请先绑定手机号,绑定后可通过手机号在APP/网站登录。
绑定

绑定失败

该手机号已注册格隆汇账号,您可以选择合并账号。

关于合并:

1.合并后可使用手机号或微信快捷登录;

2.仅保留手机账号信息,清除原有微信账号信息;

3.付费权益将同步至手机账号;

4.部分特殊情形可能导致无法合并;

合并
返回上一步
确认您合并的手机号
获取验证码输入后提交合并账号
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