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策略】擎画“碳中和”主题投资愿景—“碳中和”主题投资系列

3 年前23.9k
建议从供给侧、输配侧、需求侧三侧捕捉“碳中和”主题投资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广发香港

报告摘要

引言:“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定调国家级绿色发展战略,开启第三次能源革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支撑,标志着绿色产业周期拐点出现,在中长期内蕴藏极大的相关主题投资机会。本篇是“碳中和”主题投资系列首篇,旨在厘清碳中和内在驱动力、主题投资三要素逻辑以及产业受益链条。我们判断,“碳中和”将是十四五期间乃至更长时间维度的大级别确定性主题。“碳中和”是全球级别目标,政策拐点背后是能源革命、能源安全、能源责任三大内在驱动力“碳中和”主题三要素具备:(1)自上而下推动明确:全球绿色新政竞逐“碳中和”,今年我国碳达峰、碳中和规划将逐步推进。(2)产业想象空间广阔:顶层明确目标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此外,技术升级驱动成本下移,平价时代加速新能源更迭。(3)催化剂密集:建议关注“两会”窗口(十四五规划)、拜登“绿色新政”。“碳中和”主题投资存在三大市场预期差:第一,拜登时代,中美能源竞争可能超预期,与半导体相似之处在于政策扶持可能加码(如国家大基金),此外,新能源可利用“中国优势”从量上提升全球渗透率;第二,平价时代,“十四五”新能源替代速度及加速智能化带来的内生经济效益可能超预期,要摒弃ESG投资的正外部性思维;第三,“碳中和”受益链广,有望从新能源最直观受益领域扩散至更多,相关龙头将迎来估值溢价,一是关注传统领域龙头引导技术升级;二是关注未来政策倾斜的绿色新兴赛道。主题投资方向:建议从供给侧、输配侧、需求侧三侧捕捉“碳中和”主题投资线索,优先级顺序为:第一档:光伏、新能源汽车,一是发电、工业端和交通部门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替代空间最大;二是平价时代及中国优势支撑中长期景气度;三是全球能源竞争高地,迫切性高。第二档:风电、储能、装配式建筑,一是风电规模化加速(但相比光伏,全球竞争力及ToC前景相对逊色);二是政策相继落地,未来新能源项目的储能配套及碳减排目标将激增储能、装配式建筑订单需求。第三档:特高压、生物降解塑料、能源互联,特高压属于新基建工程、生物降解塑料及能源互联属于绿色新兴产业,产业空间想象力大但短期见效慢。

正文

引言:迎接碳中和主题投资“美好时光”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向国际社会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当前我国能源结构仍以化石能源为主,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费主体,而全球“碳中和”远景目标开启第三次能源革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支撑,标志着绿色相关产业周期拐点出现,在中长期内蕴藏极大的相关主题投资机会。     

本篇是“碳中和”主题投资系列首篇,旨在厘清碳中和内在驱动力、主题投资三要素逻辑以及产业受益链条。我们认为,“碳中和”将是十四五期间乃至更长时间维度的大级别确定性主题,并且将对新能源、化工、建筑、环保等产业产生革命性深远影响。


“碳中和”三大驱动力:能源革命、能源安全、能源责任


2020年9月,我国向国际社会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非“攀高峰”,碳中和重“碳平衡”。(1)碳达峰代表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随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拐点。然而碳达峰并非攀高峰,而是在拉低峰位的基础上达到合理排放峰值。(2)“碳中和”强调碳排放与碳去除实现平衡,即在一定时间内通过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途径,抵消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碳中和”目标提出背后的最直接来源是全球气候远期目标,即21世纪末全球升温不超过1.5℃。世界气象组织最新气候预测指出全球平均气温将持续上升,未来五年后或将比工业化前水平升高至少1℃。全球气候变暖带来冰层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洋过热和更频繁极端天气等气候风险。据《2020年全球风险报告》,气候问题应对失败位居影响深远的全球风险首位。回顾联合国历年全球气候治理议题可以发现,“碳中和”将是全球中长期气候指导方向。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出台,成为首个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国际公约。此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多次召开,达成《京都议定书》、《哥本哈根协定》等重要协定。2015年《巴黎协定》提出到本世纪末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2℃内,并尽力不超过1.5℃,2018年联合国发布《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再强调1.5℃控温目标。

碳中和是全球级别的全新目标约束,政策拐点背后是能源革命、能源安全、能源责任三大内在驱动力:

“碳中和”驱动力之一:以能源革命带动经济转型

新一轮能源革命蓬勃兴起,能源生产和消费继续向低碳化、电气化、高效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全球能源革命深刻影响下,我国在能源生产环节将逐步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环节将不断扩大电气化应用,推动能源转型。

我国正处于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有利于倒逼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推动经济发展绿色转型,同时将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据《零碳中国·绿色投资蓝皮书》,零碳电力等新兴行业将带来超3000万新就业机会。此外,疫情催化国际能源清洁低碳转型,2020年清洁能源需求逆势增长0.9%(IEA《世界能源展望2020》),各国纷纷将清洁能源作为经济重启的重要推动力,实现经济绿色复苏成为国际社会共识。

“碳中和”驱动力之二:可再生能源成为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力量

第一,国际局势动荡,我国过度依靠油气资源进口的能源安全不可持续的矛盾更加突出。据中国油气产业蓝皮书,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2019年已分别超70%和43%。第二,据国家能源局,我国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均位居世界首位,拥有全球60%到70%的光伏产业链资源,水电综合能力占全球比重可达70%,新能源产业链领跑全球,“中国优势”明显。第三,能源科技革命是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掌握能源安全主动权、确保我国能源长远安全的战略保障。

“碳中和”驱动力之三:优化能源结构,履行能源责任

我国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清洁能源占比低,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费主体(据BP统计,2019年中国碳排放约占全球28%)。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碳排放,努力实现碳中和意义深远。


“碳中和”主题三要素拆解:自上而下、想象空间、催化剂


主题策略层面,我们认为碳中和满足主题投资的中长线强主题一般性特征,具备自上而下推动明确、产业想象空间大、催化剂密集三大要素,十四五期间绿色产业将迎来历史级别的政策升级和技术升级周期拐点。

(一)“碳中和”主题三要素之一:“全球-中央-地方”自上而下推动明确

碳中和大行动开启,多国下达新目标。2015年《巴黎协定》设定2050-2100年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强调各国需制定碳排放减排目标。目前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公布净零排放的意向及目标,美国、欧盟、英国、日韩等国家地区纷纷将时间目标定为2050年,提出无碳未来的愿景。

12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讲话中明确短期碳中和具体数据目标:“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此外,中国“三步走”战略推动碳中和实现。根据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综合考虑各类减排措施的成本效益与实施难易度,可将“碳中和”路径主要分为三阶段:(1)碳排放达峰(2020-2030年):重点在控制煤炭消费,发展清洁能源,引导低碳转型,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燃油汽车;(2)快速降低碳排放(2030-2045年):大规模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交通部门全面电力化,发展负碳技术;(3)深度脱碳,实现碳中和(2045-2060年):工业、发电端、居民侧等全面完成低碳改造,负碳技术大规模推广。

从中央到地方层面,目标政策逐渐落地。(1)首次明确碳中和时间点:我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宣布力争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随后习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再次强调,至203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2)“十四五”规划: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3)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4)多地方与部委积极响应:2020年12月,央行表示将加大对新能源产业、能源高效利用产业的资金支持;21年1月,国家生态环境部正式印发《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上海、江苏、广东等多省市出台碳达峰有关规划,其中上海表示力争比全国时间表提前五年实现碳达峰。政策频繁发声落地,体现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决心。

(二)“碳中和”主题三要素之二:四大碳排放情景倒推,产业想象空间广阔

碳中和目标下,205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须达80%。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中国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实际上就是要努力实现以1.5℃目标为导向的长期深度脱碳转型路径,对应205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应达80%,基本形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近零碳排放能源体系。

四大碳排放情景分析。根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对于“中国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的结论:(1)政策情景(落实并延续2030国家自主贡献目标):2030年左右碳达峰,2050年降至约90亿吨;(2)强化政策情景(自下而上强化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不断加大减排力度):2030年前达峰,2050年降至约62亿吨;(3)2℃情景(2050年实现与2℃目标相契合的减排情景):2025年左右达峰,2050年降至约29亿吨,净排放约20亿吨(考虑CCS和森林碳汇);(4)1.5℃情景(2050年实现与1.5℃目标相契合的减排情景):2025年前达峰,2050年降至约12亿吨,基本实现碳净排放(考虑CCS和森林碳汇)。

此外,新能源技术突破降成本,平价时代来临。(1)光伏平价开启:受益于关键设备价格下降及技术逐渐成熟,我国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行,据CPIA,2020年底光伏平均度电成本预计约为0.36元/kWh(与火电发电成本基本持平),光伏项目标杆电价由2011年1.15元/千瓦时降至2020年0.35-0.49元/千瓦时,降幅近70%,步入平价上网时代;(2)锂电池降价趋势延续:电池占新能源整车成本约40%,是电动车要想与燃油车平价的降本关键。近十年全球锂离子电池组均价降幅达89%,据BNEF预测,锂离子电池组均价在2023年将接近100美元/kWh,中国于2019年已成为全球市场均价最低,且成本仍有较大下降空间。降本背景下特斯拉不断降价,映射新能源的平价时代才是投资可持续的核心点,新能源车替代的未来空间在于智能汽车时代体验感的迭代。(3)提供工业与交通用电碳减排解决方案:光伏平价利于工业用电清洁脱碳;电池成本降低利于电动车大规模普及,推动交通用电增长零碳化进程。

(三)“碳中和”主题三要素之三:两会、十四五规划、拜登催化剂密集

碳达峰、碳中和有望成两会焦点:21年全国两会将于3月召开,定调政策重点方向,对投资起到重要启示作用。目前地方两会已密集召开,多地布局碳达峰工作,可预见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两会重点关键词。此外,据国家能源局,预计3月底前将形成《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送审稿)》,政策支持加码。

拜登宣布美国重返《巴黎协定》,能源新政或推动全球碳减排进程。拜登主张“绿色新政”,上任首日即宣布重返《巴黎协定》,承诺美国到2035年无碳发电,2050实现碳中和,签署一系列旨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包括到2035年增加对绿色基础设施和发电厂碳排放的公共投资,涵盖2万亿美元的清洁能源项目。其能源政策将对我国造成更大的碳减排压力,并推动全球碳减排进程。


“碳中和”主题投资“三侧”主线:供给侧、输配侧、需求侧


(一)碳排放来源视角看“碳中和”主题受益线索

电、工业端和交通部门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1)从电力行业看,据IEA,中国约50%的碳排放由电力和热力生产部门贡献。(2)从工业端看,钢铁行业、化学原料制造业等行业高耗能、高碳排放,贡献占比近30%。(3)从交通部门看,目前交通行业仍以石油消费为主,碳排放占比约10%,且短期内将延续递增趋势。

从碳排放源低碳转型看“碳中和”主题投资线索:(1)电力供给体系向“可再生能源+储能”结构发展,光伏、风电、储能等领域有望受益;(2)关注工业与建筑业节能减排(生物降解塑料、装配式建筑);(3)电动车有效替代传统燃油汽车,路面交通电气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二)“碳中和”投资主线之一:供给侧(光伏、风电、特高压)

光伏:“平价时代+中国优势”迎产业周期拐点。(1)平价时代来临:光伏发电成本在过去10年间降幅超90%,经济性凸显,光伏行业规模有望提升。据CPIA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年均新增装机有望达70-90GW;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在新增发电装机中占比将达95%,光伏占比可再生能源的新增装机量将达60%。(2)渗透率上升空间大:据CPIA统计,2019年国内光伏发电量占比仅3.06%,对比国家发改委《中国2050年光伏发展展望》预计到2050年光伏将成为中国第一大电源,发电占比全国用电量40%以上,上升空间广阔。(3)全球产业链优势明显:凭借技术与成本优势,我国光伏企业在产业链各环节的产能占比均处高位(据CPIA,2019年中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四大环节产能全球占比分别高达69.0%/93.7%/77.7%/69.2%),光伏产业链全球龙头地位稳固。

风电:陆上风电平价推动规模化发展。(1)陆上风电走向平价,需求持续向好:据国家能源局,2020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71.67GW,同比增长178%,创历史新高,2021年迎来平价发展新周期;(2)海上风电呈新趋势:海上风电具有风能资源丰富、利用小时高和开发空间广阔的优势,将成为未来重点发展方向,目前江苏、广东两省已规划十四五期间新增海上风电23GW以上,预计未来沿海省份将跟进。(3)与光伏具备全球竞争力,在整个产业链龙头地位显著(产能全球占比超70%)相比,风电在全球市场份额及核心技术方面相对逊色,且风电终端的应用场景相对单一(光伏具有明显“To C”属性、应用场景想象空间更大)。特高压:电力运输“高速公路”。(1)性能优势明显:我国能源资源与负荷中心呈明显逆向分布,电力供需端距离远。相比传统高压输电,特高压容量大、效率高,显著提高电网输送能力,在远距离传输时损耗下降60%,可保障“西电东送”,有效化解资源与负荷区域错位问题。(2)新基建主力:特高压路线投资力度大,能有力拉动新基建规模,中长期经济效益显著。据《特高压产业发展白皮书》预计,到2025年,特高压产业与其带动产业整体投资规模将达5870亿元。

(三)“碳中和”投资主线之二:输配侧(储能、能源互联网)

储能:风光平价带来消纳高需求。(1)高成长机会:国内风光实现平价背景下,新能源和电网综合能源服务需求提升,电网消纳能力或成新能源装机增长瓶颈,储能市场亟待发展。据CNESA,2020年中国新增电力储能项目投运容量2.7GW,已投运的累计装机容量达33.4GW,预计2060年装机规模将达420GW左右,需求空间大。(2)经济性优化:技术不断进步和电池产业降本增效,据BNEF,储能成本在过去10年间每年平均下降10%-15%,现已突破1.5元/Wh的系统成本经济性拐点。(3)政策催化:从中央到地方多次发文支持储能,如各地方政府和电网部门于2020年相继提出新增新能源项目配置5%-20%储能系统的需求,或迎发展良机。

能源互联网:能源产业发展新形态,步入加速推广期。能源互联网是互联网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与现代电力系统的结合,是信息技术与能源电力技术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碳中和愿景定调电网智能化信息化,有望迎来高景气。

(四)“碳中和”投资主线之三:需求侧(新能源车、装配式建筑、生物降解塑料)

 新能源车:碳中和“第一个10年”目标驱动电动化再加速。(1)全球市场共振:欧洲碳排放收紧(将2030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由40%提升至60%),政策补贴加码,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2020年以来增长超10pct),拜登上台大力支持新能源车产业,海外电动化规划有望带来市场增量。(2)政策驱动: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延迟,叠加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明确2025年电动化目标20%,以及新双积分政策落地,对新能源车的引导力度持续加大。(3)市场驱动:特斯拉在电动车领域的领先优势持续凸显,鲶鱼效应不断增强,车型梯次布局及价格的下探将推动电动车加速平价化。各车企加速打造新车型爆款创新产品,消费者对新能源车接受度提升,新能源车需求空间有望进一步释放。

装配式建筑:建筑碳减排目标差距下产业渗透率加速提升。(1)优势驱动:装配式建筑可实现材料、工法、装修、使用等全生命周期碳减排,预计将成为建筑碳减排的重要实施载体;(2)发展空间可期:据住建部数据,近年来我国可装配建筑面积高速增长(近4年年均增长率达55%),而2019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仍仅13.4%,对比2025年各省目标均值约40%差距较大,可提升空间广阔;(3)政策驱动:2016年国务院指导意见提出力争10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十四五”规划强调发展绿色建筑、住建部新出台意见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中央信号明确,且各省市装配式建筑促进举措陆续落地,政策催化不断。

生物降解塑料:禁塑令催化产业需求。(1)市场空间大:据CPPIA,我国是塑料产销第一大国,约占世界产能25%,而国内生物降解塑料行业发展尚处初期,渗透率不足1%,成长空间明显;(2)禁塑令加速布局:2021年1月起,全国重点城市限塑令正式落地,且预计未来几年禁塑政策将在全国大范围铺开,催生可降解塑料需求。

免责声明

财富研究部为广发证券(香港)经纪有限公司经纪业务属下的部门,而非隶属股票研究部。本文件应被视为市场营销传播文件,而非股票研究部的投资研究。本文件并未根据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持牌人或注册人操守准则第16章<<分析员>>而编制。本文件不应被解作向收件人提出购买或出售任何投资或其他特定产品的招揽或要约。本文件仅供在香港分发。

本文件有关证券之内容由从事证券及期货条例(香港法例第571章)中第一类(证券交易)及第四类(就证券提供意见)受规管活动之持牌法团–广发证券(香港)经纪有限公司(“广发证券(香港)”)分发。本文件仅供我们的客户使用。本文件所提到的证券或不能在某些司法管辖区出售。在香港以外的国家/地区(特别是美国本土)分发本文件是绝对禁止的。本文件并非独立,不应被依赖作为对本文件主题的公正或客观评价。利益冲突可能会发生。本文件所载之资料和意见乃根据我们认为可靠的目前已公开的信息,惟广发证券(香港)并不就此等内容之准确性、完整性或正确性作出明示或默示之保证,亦不就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承担任何责任。本文件反映策略师于发出本文件当日的观点及见解,广发证券(香港)可发出其他与本文件所载信息不一致及/或有不同结论的材料。本文件内表达之所有意见均可在不作另行通知之下作出更改。本文件纯粹用作提供信息,当中对任何公司或其证券之描述均并非旨在提供完整之描述,而本文件亦不应被解作为提供明示或默示的买入或沽出投资产品的要约。广发证券(香港)及其关联公司或任何其董事、雇员或代理人不对因使用本文件的内容而导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本文件中提到的投资产品及建议并非特别为阁下或任何投资者而设,阁下或任何投资者必须仔细考虑自己的财务状况、投资目标及风险取向与承受能力。阁下于作出投资前、必须充分理解投资产品涉及之风险并(如适用)咨询阁下的法律、税务、会计、财务及其他专业顾问。过去的表现不能代表未来的业绩。本文件中所载任何价格或水平仅属参考,可能因应市况变动而有所变化。广发证券(香港)不对因使用此等市场数据而产生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证券价格可升可跌,甚至变成毫无价值。买卖证券未必一定能够赚取利润,反而可能会招致损失。广发证券(香港)及其关联公司、高级职员、董事及雇员可能为本文件中提及的证券发行人提供服务或向其招揽或要约, 亦可能在本文件中提及的证券持有长仓或短仓,以及进行购买或沽售。

  版权所有:广发证券 (香港) 经纪有限公司

  未经广发证券 (香港) 经纪有限公司事先书面同意,本材料的任何部分均不得 (i) 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 (ii) 再次分发。

  香港德辅道中189号李宝椿大厦29-30楼

  电话: +852 3719 1111   

  Fax: +852 2907 6176   

  网站: http://www.gfgroup.com.hk

相关主题/热点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App内直接打开
商务、渠道、广告合作/招聘立即咨询

相关文章

Understanding the full year performance of Adicon Holdings (9860. HK) in 2023 through a picture

· 25分钟前

cover_pic

Today rebounded, why don't you make money even if you look in the right direction?

· 1小时前

cover_pic

复星“深挖矿”:夯实确定性,稳增长

· 2小时前

cover_pic
我也说两句
手机号码
+86
验证码
* 微信登录请先绑定手机号,绑定后可通过手机号在APP/网站登录。
绑定

绑定失败

该手机号已注册格隆汇账号,您可以选择合并账号。

关于合并:

1.合并后可使用手机号或微信快捷登录;

2.仅保留手机账号信息,清除原有微信账号信息;

3.付费权益将同步至手机账号;

4.部分特殊情形可能导致无法合并;

合并
返回上一步
确认您合并的手机号
获取验证码输入后提交合并账号
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