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 大幅裁员、无力造血,这只独角兽估值全都是泡沫?

4 年前30.1k
一边是资本市场的热捧,一边是基础科研的艰辛,交不出答卷的公司,不蹭热点讲好故事,还能拿什么继续撑下去?

新冠病毒来袭,有的企业借机发财,有的企业坚守一线,也有的,在想办法蹭热点。

1月31日,碳云智能官方微博发布消息,公司第一时间组织团队针对2019-nCoV病毒展开科研布局,利用独家技术建立了新冠肺炎免疫应答检测平台和疫苗开发验证平台。 

该文声称,只需要一滴(50微升)血,就可以知道你是不是易感人群,甚至还能帮助医务工作者发现“超级传播者”和尚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

听过“女版乔布斯”伊丽莎白·霍姆斯故事的朋友,大概会觉得上面的描述有种莫名的熟悉感,这位创办的Theranos公司号称仅靠一滴血4小时内检测上百种疾病,一度获得默多克的投资、克林顿和基辛格的背书,估值高达90亿美元。然而,最终该公司的诊断结果被发现是由一般常用仪器拼凑完成,90亿美元的估值一夜之间成为泡影。

据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告诉格隆汇创客(公众号ID:GuruClubMakers),碳云智能资金即将耗尽,目前几乎没有收入来源。该公司先是在2019年裁掉了40%的员工,公司规模从2019年初500多人骤降至300人,创始人王俊抵押房产发放工资已经是公司内部公开的秘密,除了眼下的困境,2020年还必须找到融资续命。

 

昔日的明星独角兽

 

碳云智能成立于2015,由北大生物系毕业、曾任华大基因CEO的王俊创立,王俊提出了生命数字化的概念,认为基因测序解决了“读基因”的问题,而碳云智能则要致力于“懂生命”。

既然要将生命数字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起生物数据库(碳云称之为生命数字银行),再谈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这个概念很能打动投资人。在信息时代,数据已经逐步替代资本成为最关键的生产要素,尽管下一代巨头将出现在哪些行业尚有争议,但普遍的看法是,新的巨头一定掌握着海量数据,因此“生物数据”是碳云智能为投资圈讲的一个好故事。

2015年12月,碳云智能获分享投资天使轮融资,2016年4月,又获腾讯投资、中源协和投资的A轮融资,融资额10亿元人民币,此时碳云距离创立不过半年时间,尚无任何推向市场的产品,而该公司估值却已高达10亿美元。

据创投行业资深从业者林凯(化名)告诉格隆汇创客(公众号ID:GuruClubMakers),“当初投资人找了麦肯锡对碳云智能做过调研,这家国际知名的咨询公司得出的结论是,这事情能不能成不知道,但是如果成的话,只有碳云能做成,所以就入场了。”

“等投完了,投资人发现不对劲,所以包括腾讯在内的投资人后来再也没跟进。” 

2017年1月5日,碳云智能终于正式发布了一款名为“觅我”的APP产品,在“觅我”上有“入门”、“筑基”、“真我”和“超凡”四档的检测服务包,据王俊在发布会上的说法,四类服务包的检测数据量级从100万到100亿个数据点不等,对身体认知度也不同,最高的“超凡”可以达到70%。

前述知情人士透露:“虽然是2017年1月发布的,但当时的觅我其实什么服务都提供不了,一直到2017年年中才开始销售,下半年才真正推出了检测盒。”

用户可以自行选择套餐下单,随后碳云会将检测盒寄送给用户,用户在家收集样本后再寄回碳云,最终用户会获得一份关于营养、美容、运动三方面的报告,提示身体缺乏的营养和风险。

尽管推出时间比发布晚了不少,但只要用户愿意进行检测,借助碳云智能的名声效应和互联网的规模效应,生物数据库是有可能建立起来的。

 

“高科技”的背后

 

可惜的是,碳云智能的检测实际上一共只做了6000多份,其数据质量也不高。

首先是样本保存的问题。碳云智能收集的尿液、血液等标本要由用户寄送到指定地址,但在普通物流时效下,样本有效性可能存疑。格隆汇创客(公众号ID:GuruClubMakers)咨询了美年大健康的张医生,她认为在长时间的运输途中,血样有抗凝剂大概率是不会失效的,但尿样不新鲜可能会导致数据的差异。

其次是基因检测技术的问题,曾与碳云智能有过合作的雷宁(化名)认为,碳云的技术不具备竞争优势,“他们(碳云智能)的基因检测只能覆盖96个位点,但是市面上大部分厂商覆盖数量都在上万个,微基因能做到1000多万个,23魔方能做到几十万个,所以碳云的数据质量不高。”

如果数据质量不高,碳云起初又是如何打动投资人的?据前述知情人士称,“很多投资人会亲自试用碳云的服务,碳云会在后台人工‘修饰’投资人的数据,增加更多变化,让数据看起来更加可信。”

“‘觅我’推了两年,自营检测产生的收入还不到20万。因为优惠活动导致同一款产品的出售价格(入门套餐)波动很大,有的是送出去的,有的售价9.9元、99元或者199元,6000多个用户里,付了费的不到1000人。”

“除了自营的检测业务之外,碳云还推出过科学断食服务,其实就是辟谷,前后大概200多人报名,每人报名费比标价59999元要低一些,但大部分收入都给了合作商,碳云只负责组织和过程中的检测,所以这项业务最终是赔本的。” 

目前,“觅我”小程序中有了更细分的产品类别,分别针对基因代谢、心理健康、肠道菌群、衰老程度、皮肤状况、运动天赋甚至是心源性猝死的遗传风险,除了由微基因提供检测的“心理健康评估”套餐仍然可以购买,其他产品均已下架。

而“觅我”APP中,甚至连机器客服都已没有应答,碳云的主营业务大概率已经停摆。碳云智能曾试图建立起合作伙伴形成的数据生态,充实自己的数据库。但合作方也在陆续撤离与碳云智能相关的项目,东英金融曾于2018年9月与碳云智能合资成立子公司,与第三方大成食品合作一个健康食品项目,但东英金融已于2019年撤资。 

内部的一些迹象也露出了端倪。据雷宁透露,碳云智能管理层对发展战略很长时间以来都有争论,这可能导致了一些战略上的失误。

前述知情人士的说法也印证了雷宁的看法,“2017年以来,碳云智能迅速扩大规模,从150人增长到2019年初的500多人,结果最近几个月又裁掉了大约四成。同样是2017年,管理层又做了错误的市场预判,要求生产10万个检测盒,加上保存液,大概花了几百万,但这些检测盒已经失效,没有卖出去,也没有送给用户。”

“人工成本快速增长,加上战略判断失误,把融的钱给耗光了,现在王俊(碳云智能创始人)已经在抵押房产贷款去发员工的工资了,前一阵子听说贷到了三千万,但也就够一两个月的人工开销。”

尽管成立之初吸引了一波明星资金的入场,可惜的是,这家独角兽企业成立五年以来,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又在不断调整战略方向的过程中丢盔弃甲。

雷宁补充道,“据说碳云智能已经找到新的投资人了,2020年会投,再不融资就周转不开了。”

 

大健康泡沫

 

在被问及基因检测和其衍生行业的投资机会时,青松基金投资副总裁王兆乾向格隆汇创客(公众号ID:GuruClubMakers)评价道:“没有核心业务,但天使轮就号称10亿美金估值了,投不起。”

没有核心业务,商业模式不清晰,是匆忙入场的初创基因检测企业的致命问题。

因为医疗行业政策对仿制起家的公司越来越不友好,大健康企业的创新成为核心能力,却也导致了大健康投资更多的不确定性。收益确定性最高的研究外包(CRO)和体外诊断(IVD)两个细分市场,逐渐成为投资者们热捧的赛道。 

基因检测踏中了体外诊断和生物数据两个风口,让投资者趋之若鹜,可惜的是,即便是普及程度最高的孕妇产前基因筛查,因为其价格过高的问题,在市场上接受度并不高。 

而碳云智能对外宣称的设想则更进了一步,不只希望机器能够“读基因”,还要能够通过海量的数据分析,获得基因和各类身体症状之间的关系。

其实这项研究Google的子公司Calico也在开展,但即使有母公司的雄厚资金和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前沿研究支撑,其创始团队成员、CEO李文森仍然认为,十年内未必能看到什么让人眼睛一亮的成果。

一边是资本市场的热捧,一边是基础科研的艰辛,交不出答卷的公司,不蹭热点讲好故事,还能拿什么继续撑下去?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App内直接打开
商务、渠道、广告合作/招聘立即咨询

相关文章

昌亚股份闯关深主板,毛利率存在波动,面临行业政策变化风险

· 24分钟前

cover_pic

ADC赛道翻倍狂增

· 28分钟前

cover_pic

安达股份挂牌新三板:2023年1-8月营收5.78亿元,净利2843万元

· 34分钟前

cover_pic
我也说两句
手机号码
+86
验证码
* 微信登录请先绑定手机号,绑定后可通过手机号在APP/网站登录。
绑定

绑定失败

该手机号已注册格隆汇账号,您可以选择合并账号。

关于合并:

1.合并后可使用手机号或微信快捷登录;

2.仅保留手机账号信息,清除原有微信账号信息;

3.付费权益将同步至手机账号;

4.部分特殊情形可能导致无法合并;

合并
返回上一步
确认您合并的手机号
获取验证码输入后提交合并账号
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