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是不是在挣假钱?

5 年前10.1k
+关注
为什么市场上经常有人说银行挣得是假钱。

作者:ice-招商谷子地

来源:价投谷子地

为什么市场上经常有人说银行挣得是假钱。根据我对市场上银黑言论的观察,大体上说银行挣得是假钱主要是谈2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说银行的净利润是和不良资产紧密相关的,一旦经济危机爆发银行可能一次性把以往的盈利全部打穿。

第二个层面说的是银行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再融资,分给市场的钱转脸就会要回来更多。

不良对银行净利润的干扰

首先,我们先来谈一下银行不良的问题。

银行本身是一个经营风险的行业,风险定价能力,风险管控能力,风险吸收能力决定了银行最终是否能赚钱。银行的收入中主要分为2大块,净利息收入和非息收入。其中,非息收入中又包含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和公允价值变动的收入。在这些收入中,基本和风险无关的是手续费和佣金收入,比如刷卡手续费,银行服务费等基本就是躺着收钱。这一部分收入挣到的是真金白银不能算是假钱。最大的一块是利息净收入,这一块就是银黑们经常攻击的银行挣假钱。

银行本身放贷所用的资金大部分并不属于银行自己,而是银行从社会上吸纳过来的存款或者从同业机构那里拆借过来的资金。在不考虑不良资产的前提下,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就是资产利息收入-负债的利息支出,在这种场景下,银行确实是一个稳赚不赔的生意。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只要是放出去的贷款就可能面临着无法收回利息和本金的风险。而银行负债的利息支付是刚性的。由于,银行本身是一个高杠杆行业,国内的银行杠杆率基本在6%,那么也就是说如果坏账率超过7%,银行基本就相当于破产了。所以,银行就需要用净利息收入去覆盖这些风险损失。

在覆盖这些风险后,剩下的净利润就是真金白银了。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在现实情况中问题要远远比这个复杂的多。银行是一个典型的利润前置,风险后置的行业。银行从发放贷款后的第一个月开始就会有利息收入,但是,风险却往往需要几年后才会暴露。那么,对于银行的经营者来说今年的净利润里面需要为未来的风险单独准备一些钱来应急。这部分钱就是银行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而银行的税前利润就变成了:利息净收入+非息收入-资产减值损失-营运费用。历年资产减值损失会被存放在资产减值准备的大蓄水池里面。在未来,发生坏账的时候可以用资产减值准备吸收不良资产。

讨论到此处,我们已经引入了资产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准备这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是刚开始看报表的投资者最容易搞混的。如果把资产减值准备比作一个大的蓄水池,那么这个蓄水池会有好几个出水口和好几个入水口。其中资产价值损失,或者叫资产损失计提,是最大的一个入水口。而蓄水池最大的出水口就是核销。

说到核销,首先需要跟大家说明的是,并非所有的不良都是可以核销的。银监会对于不良资产核销有相关的严格规定,通常是贷款长期逾期,借款人已经无力偿还或者申请破产保护后才能走到核销的地步。不过,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几点:1.核销不等于不能追回。有时候企业受经济波动影响无力偿还债务,但是并未破产,等经济复苏后企业财务状况好转可能会把银行已经核销的贷款还上。所以,在银行报表中“收回往年已核销贷款”也是一个重要的进水口。2.即使企业破产了,也并不代表银行的,坏账会全部损失掉。因为,一般银行的贷款都会有抵押或质押物。按照以往银行的统计数据看,损失类贷款最终的损失回收率大概是在30%左右。

所以,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资产减值损失会直接侵蚀当期的净利润,但是这部分减值会被储备起来应对未来的坏账。于是,问题的关键就在于:1.未来的不良率能到多少?2.银行计提的减值准备是否足够覆盖风险。3.拉长周期看核销和净利息收入之间的关系。

关于不良率的数据,可以查看在上一次金融危机中欧美银行的表现。在美国,08年金融危机后银行业的不良率开始大幅攀升,最终在09年达到顶峰5%。在欧债危机中,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多家大型银行不良率最高达到7-8%的水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欧洲之猪(PIGS, 葡萄牙,意大利,希腊,西班牙)当年在欧债危机爆发巅峰时,GDP基本是在0增长到负增长的状态,而按照中国目前6%的GDP增速看。我国的不良率很难攀升到4%以上。所以,单从不良率看,我国银行在短期内基本没可能出现欧美经济危机时的不良状态。再看看我国目前对于减值准备的要求是拨贷比2.5%以上,部分优秀的银行已经突破4%。也就是说,即使不良贷款上升到3%左右,依靠历年来银行在丰年计提的减值准备,中国的现有的银行体系也不可能出现亏损。最后,通过观察一个长时间周期内不同银行核销和净利息收入之间的关系,如下表1,表2

表1 浦发银行最近10年累计核销和累计净利息收入之比

表2 招商银行最近10年累计核销和累计净利息收入之比

从表中可以看出,虽然浦发银行这一比例还在持续增长,但是估计未来也很难突破30%。而从表2招行的数据看这一数据已经基本稳定,未来超过15%的概率不大。所以长期来看,银行的净利息收入不能说赚得是假钱。

银行总是不停的再融资

最近3-4年,中国上市银行被投资者诟病最多的就是银行不停地需要再融资。特别是在2015年以后,本来银行的估值就一直处于破净的状态,可是银行的再融资就基本没停过,基本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再融资的手段也是五花八门,从优先股,可转债到定增。其中被投资者吐槽最严重的就是兴业银行的2次“破净”定增。曾几何时,在十几年前银行似乎并没有如此频繁的再融资需求,印象中当初银行融资一次基本上可以顶3-4年。投资者不明白的是,银行为什么总是需要不停的再融资。

要想把这个问题说清楚,首先要从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说起。资本充足率是一个银行的资本总额对其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资本充足率是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本比率。各国金融管理当局一般都有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说到资本充足率就不得不提起大名鼎鼎的巴塞尔协议。1988年7月设立在瑞士巴塞尔的国际清算银行所属的“银行业条例及监管委员会”,经过同美、英、法、德、日、意、加、比、荷、卢、瑞士、瑞典等12个发达国家中央银行行长的商讨,正式公布了“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议”。这就是著名的“巴塞尔协议”。但是也有一些人认为,巴塞尔协议是欧美银行联盟为了扼杀日本银行所特别调制的一杯鸩酒。在巴塞尔协议之前,资本充足率这个指标虽然存在但是并不是银行经营的一个必要指标。早期欧美都曾经历过繁荣时银行遍地,危机过后破产大半的情景。所以,欧美银行业在后期对于风险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强。

但是,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日本银行界开始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大杀四方。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日本银行能够在高杠杆的状态下保持风险不爆发,这就好比欧美在高速上开120,日本银行开到240,但是日本银行就是不出事。其根本原因在于东亚人群近乎痴迷的储蓄情节,日本国民对于本国银行的信任超越了西方人的理解能力。所以,欧美银行界才搞出一个巴塞尔协议强制要求成员国遵循资产充足率的规定,主动压低自身的杠杆率和风险资产增速。而巴塞尔协议的作用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得到了更大的加强。新的巴塞尔III协议,以下简称巴3,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对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要求更是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

所以为了满足巴3协议,中国银行业在2010年之后开始大举提升资本充足率。提升资本充足率无非就是2个方向,一个是扩大分子(资本),包括:利润补充,股权融资;另一个就是控制分母,包括:配置低风险资产,降低资产增速甚至缩表。

在2014年之前,其实大家并未切实感觉到银行再融资的压力。一个重要的原因是2014年开始,银行进入到降息周期,同时整个经济开始走弱,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开始大量暴露,息差下降的同时资产减值计提开始增加,银行的净利润遭到严重蚕食。因此,银行根本没有更多的利润来补充资本金。而与此同时,国家为了拯救经济加大了信贷投放,结果就是,一方面风险资产增加,一方面是净利润裹足不前,银行要补充资本金只能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综上所述最近3-4年银行持续的再融资需求是经济不景气,行政刺激信贷投放和提高监管标准,这3种因素相结合的结果。

从现在看,未来几年银行的不良虽然可能还有反复但是大趋势是逐渐向好的,银行的利润也在缓慢攀升。所以,以资本充足率的分子看,净利润的补充能力在增强。

同时,最近2年金融监管机构正在推动金融行业降杠杆,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这些都有助于降低银行的风险资产增速。但是,也有一些不利的因素,包括:1.金融监管机构正在主导将更多的金融机构划为国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这将会对更多银行提出更高的资本充足率要求。2.监管机构正在推动表外资产回表和应收投资资产进行穿透管理,这将增加银行的风险资产增速。综合这些有利和不利的因素看,在未来1-2年,银行对于资本金补充的需求依然较大。但是,拉长时间看当金融调结构见效,经济复苏后,银行将告别对资本金的依赖。

随着未来我国的融资需求从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为主转换,银行的风险资产增速将会逐渐降低,银行将会逐步实现内生性增长。到那时,银行将会把更多的利润用于分红。自然也就不存在银行挣假钱的说法了。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App内直接打开
商务、渠道、广告合作/招聘立即咨询

相关文章

直击小米SU7发布会!售价、配置、交付时间全曝光

· 昨天 22:58

cover_pic

月亮与六便士,雷军都想要

· 昨天 21:50

cover_pic

复星“深挖矿”:夯实确定性,稳增长

· 昨天 20:34

cover_pic
我也说两句
手机号码
+86
验证码
* 微信登录请先绑定手机号,绑定后可通过手机号在APP/网站登录。
绑定

绑定失败

该手机号已注册格隆汇账号,您可以选择合并账号。

关于合并:

1.合并后可使用手机号或微信快捷登录;

2.仅保留手机账号信息,清除原有微信账号信息;

3.付费权益将同步至手机账号;

4.部分特殊情形可能导致无法合并;

合并
返回上一步
确认您合并的手机号
获取验证码输入后提交合并账号
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