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行业投资“淘汰”法则

6 年前16.7k
巴菲特的投资行为与商业模式巴菲特整个投资行为,包括商业模式、公司行为,跟过去美国50多年的发展完全契合。这个很有意思,也很奇怪,这似乎都不真实。

作者: 凌鹏  

来源:华尔街见闻

01,巴菲特的投资行为与商业模式

巴菲特整个投资行为,包括商业模式、公司行为,跟过去美国50多年的发展完全契合。这个很有意思,也很奇怪,这似乎都不真实。我曾经写过说巴菲特好像是穿越回来的,好像是2000多年以后穿越到上世纪50年代以后再经历了这个过程。因为他的行为跟美国的发展是完全契合的,这不像是一个在那个时代产生的人。

这里我主要有几点感受,第一点,永远的牛市。

美国这80多年,从上世纪20年代到现在,比如说2018年,实际上经历过四次半是熊市。第一次熊市,就是在1929年到1933年。这个熊市是摧毁了大多数人的投资信仰,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长期持股的信心。巴菲特的投资方法是长期持股,它买入以后就不会卖出。所以它不存在流动性的问题,基本上是完全持有这个公司。

但是在1929年到1933年的这个大熊市,如果说是买入并持有的话,你就完蛋了。所以经历过那个熊市以后的人,就算是对美国经济再有信心,你始终是战战兢兢,你不太可能像巴菲特一样去持股。

比较典型的代表,一个是罗伊纽伯格,他有94年的投资历史,大概活了一百多岁,据说是从十几岁就开始投资,他的年龄比巴菲特要大。他在90多年的投资历史当中,做对了很多次,但是由于他经历过1929年到1933年的大熊市,虽然说通过卖空美国无线保住了他的资产,但是在此后几十年的投资生涯中依然是战战兢兢的。

第二个人是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格雷厄姆在股灾中破产了,后来靠写书重新起家。虽然他开创了价值投资的流派,但他自身对投资已经失去了兴趣与信仰,甚至到后期都开始劝导巴菲特不要以投资为生,因为他觉得这个事情不好做。

巴菲特应该说是比较幸运的,1930年出生,没有经历过1929年到1933年的那个大熊市,所以他的信仰没有被从根本上摧毁。 

美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熊市是1973年到1982年,我在这本书的第一讲的时候就已经讲到过这个阶段,这个阶段从美国经济上来讲,是一个经济驱动力从投资转向于消费的过程,而从美国股市来讲正好是这个漂亮50破灭,新的消费驱动的股票还没有出来的一个过程。

在这10年时间应该是美国历史上最漫长的熊市,在这个漫长的熊市当中有很多人都是很受伤的,就比如说像芒格,他的岁数比巴菲特还要大六岁,从事投资的时间也是非常长。事实上,芒格在跟巴菲特合作之前,跟另外一个人成立过一个基金,这个基金在1973年之前都表现得非常好,但是在1973年下跌了31.9%,1974年又下跌了31.5%,所以这个巨大的回撤,使芒格在1975年1976年市场反弹的过程中就结束了他的公司,所以芒格的投资生涯在这个阶段是非常失败的。

但是巴菲特不受影响,原因就在于巴菲特在1969年的时候结束了他在1956年开创的巴菲特合伙人公司。有很多人说巴菲特之所以在1969年选择结束巴菲特合伙人公司是他觉得这个漂亮50他已经看不懂了。我觉得这种说法是有失偏颇的,因为1969年那个时候漂亮50还没有真正开始展开,其实是从1968年一直是活到1972年,1969年的时候这个市场并没有那么大的泡沫存在。

另外一方面,实际上巴菲特之所以结束巴菲特合伙人公司,是因为它的商业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那个时候他已经有了一笔钱,他用这个钱收购了一家公司纺织厂叫伯克希尔哈撒韦,然后他把伯克希尔哈撒韦改造成为一个投资控股公司,控制了国民保险,最终获得了源源不断的资金,用保险来获得资金最终投资是巴菲特独创的一个商业模式。

所以巴菲特在当年结束巴菲特合伙公司并不是像大家传说那样说是因为对市场很热,所以退出,然后到了市场冷的时候又进来。事实的情况是巴菲特在1973年也进入到这个市场了,他像芒格一样在1973年跟1974年,也承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是因为它的商业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没有人再有权利向他赎回本金,所以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得廉价资金,这个时候他是越跌越买。

1974年年底,巴菲特曾经说过,他自己像是一个进入妓院的色情狂一样,他觉得到处都可以买到廉价的资产,所以在1975年1976年乃至1982年以后的整个大牛市的过程中,巴菲特应该是在底部就买了很多资产,平稳的度过了这个熊市。这一局奠定了他股神的地位。

所以这轮熊市当中,应该有很多人破产,比如刚才讲到的芒格,还有当时60年代很有名的基金经理叫蔡智勇,也是一个华人,他当时是从富达基金出来的,像彼得林奇,实际上是在1979年才进入这个市场的,他没有经历过这个熊市,所以也不能跟巴菲特比。巴菲特是由于它独特的商业模式让他度过了这个熊市。

第三个熊市就是2000年到2002年,这个过程是科网泡沫破灭的一个过程。这个熊市也是非常厉害,但是巴菲特实际上更煎熬的是前面的那轮牛市,而不是这轮熊市。因为在那轮牛市,1995年到2000年这个过程当中,价值投资行不通。很多非价值投资,包括趋势投资、成长投资、科技股等都非常厉害,巴菲特在这轮熊市当中,反而被大家认为是作为一种坚守者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的人而备受赞扬。虽然说他在2001年也亏钱,但是受到了很大的称赞。

第四次熊市就是2007年的9月到2009年的2月,这一次的股灾应该是跟1929年-1933年比较类似了,也就是美国80年以来又一次很大的股灾级别的行情。在这轮股灾当中,很多人都破产了,比较典型的就是比尔米勒,他有过15年的辉煌业绩,曾经连续15年击败标准普尔指数,但是在2008年一把亏了55%,把这一年的业绩算上去以后,比尔米勒连续16年的业绩就并不是特别好了。

但是这个时候的巴菲特已经成为股神,他亏多少或者是回撤多少已经不重要了。打个比方,乔丹在2001年以后出来,再加入奇才打比赛,实际上表现很一般,但是那个时候大家也不在乎,只要乔丹在场上活动大家就觉得很满足,所以巴菲特也是一样的。2008年虽然亏钱了,但这个已经不足以撼动他股神的地位。

还有半次就是1987年10月份的那次股灾,但这个时间非常短,而且一周跌掉20%多,回来以后也恢复得非常快,实际上就是上涨过程中的一个急速回调而已。

所以说巴菲特为什么牛跟他的时代背景也是有关系的,美国过去80多年的历史就像一个被上帝亲吻过的市场一样,在这样一个市场上去滚雪球,应该是比其他市场更加幸运。

02,行业选择对于投资策略的重要性

巴菲特成为投资第一人是因为选择了一个最好的赛道,行业选择对于整个投资策略的重要性是不是真的存在?在有些行业在里面做投资就是比另外行业里做投资要更好?

巴菲特不喜欢有轮子的东西,不喜欢科技股,他比较喜欢的是必需消费品,他觉得那些东西是人类生活必须要的,所以整个投资策略,包括我们看到他的很多很重要的品种都是出自于两个领域,必需消费品、泛金融。像可口可乐、糖果都是必需消费品,还有富国银行、高盛、国民保险等保险公司都属于金融品。还有第三个领域,报业,像华盛顿邮报。

那么我们看这本书的时候让我感觉到非常惊讶的是什么?就是一些似乎改变人类社会发展的所谓的技术类的东西,像IT,他的投资性价比是很差的,比如这本书在第24章讲到行业分布的时候,就把十大行业进行了比较,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什么?IT类股票的性价比是最差的,它的复合收益率从1969年到2009年这40年仅有7.29%,但是它的波动率达到了31.14%,夏普比率是0.29%。IT行业风险最高,收益最低,连经典模型里面的所谓风险收益匹配的原则都是不符合的,所以你似乎觉得这个行业改变人类生活、改变世界,但最终从投资的角度来讲,至少从1969年到2009年这40年的历史,它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但是我们看这十大行业中最好的选择是什么?最好的选择就是必需消费品。必须消费品的收益是最高的,达到了13.57%,波动率只有15.76%,仅仅是次于公用事业,公用事业是波动率最小是13.69%。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因为公用事业很稳定,像水电、公交这些东西当然波动性不大,但是它的收益率也不高。必需消费品是处在一个收入排第一位,同时风险只是排第二低的行业,夏普比率是达到了0.5%,比IT行业要高了将近一倍,所以我觉得这个行业至少在美国1969年到2009年这40年中,确实是最好的一个赛道。

那这个过程中巴菲特或许错过了1985年的微软,或许错过了2000年以后的亚马逊,但是他在一个最好的赛道里不断地滚雪球,这个效果比率是非常高的,巴菲特这么多年的夏普比率大概是0.76,这非常惊人。

那么关于赛道的选择问题,彼得林奇跟巴菲特也是比较类似的,我们后面有可能会讲到彼得林奇的投资三本自传,你会发现彼得林奇也是在生活中去寻找一些他比较喜欢的耳熟能详的东西,但是彼得林奇只有13年的业绩,跟巴菲特将近50多年的公开业绩比较差得不是一点两点。

所以从这本书里我们会发现确实巴菲特所选择的赛道在一开始就是最好的。但这里有一点我觉得看巴菲特近几年的给客户写的年报,就会发现他的投资风格开始发生了变化,他开始去买一些技术类的公司,最典型的就是苹果。我觉得这个核心的原因是现在的苹果可能跟当年的可口可乐就是一样的东西,都是属于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在1969年到2009年这个过程当中是有很多科技股,有很多技术,但没有一个技术它会变成今天的苹果,变成人类生活过程中需要得像可乐一样的东西。所以我觉得虽然说巴菲特现在选择了苹果,他在苹果上的投资大概达到400亿美金了,但我认为他的投资风格没有变化,他是真正意义的价值投资。

什么叫价值投资?投资于一些你在生活中离不开的东西,而不是说有可能昙花一现的东西,对于有可能昙花一现的东西或者是未来存在着很大不确定的东西,他始终是不买的。包括他在2009年花了将近300多亿买了美国的一个叫北伯林顿铁路公司。铁路,他认为也是不会消失的。他那个时候就是看好美国经济发展,但是他是买铁路,没有去买苹果公司。所以赛道的选择也是巴菲特这么多年这么成功很重要的原因,它跟美国这本书提出的统计结论是完全吻合的。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App内直接打开
商务、渠道、广告合作/招聘立即咨询

相关文章

恒瑞医药TROP-2 ADC创新药SHR-A1921获得美国FDA快速通道资格认定

· 12分钟前

cover_pic

阿斯利康:20亿美元合作的GLP-1药物正开发中

· 13分钟前

cover_pic

净利润大涨28%,又一家中药企业爆发!手握20+个独家品种!

· 14分钟前

cover_pic
我也说两句
手机号码
+86
验证码
* 微信登录请先绑定手机号,绑定后可通过手机号在APP/网站登录。
绑定

绑定失败

该手机号已注册格隆汇账号,您可以选择合并账号。

关于合并:

1.合并后可使用手机号或微信快捷登录;

2.仅保留手机账号信息,清除原有微信账号信息;

3.付费权益将同步至手机账号;

4.部分特殊情形可能导致无法合并;

合并
返回上一步
确认您合并的手机号
获取验证码输入后提交合并账号
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