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放水还是紧缩?松货币与紧信用组合2.0

6 年前16.7k
今年以来,市场对宏观政策的争论日益增加,在‘去杠杆、防风险’的背景下,应该如何安排政策?有人认为现在实体经济压力大,应该货币‘放水’;又有人认为去杠杆不能放松货币。

作者:中信债券明明

今年以来,市场对宏观政策的争论日益增加,在‘去杠杆、防风险’的背景下,应该如何安排政策?有人认为现在实体经济压力大,应该货币‘放水’;又有人认为去杠杆不能放松货币。事实上我们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去杠杆和目前经济面临的很多问题,比如违约、中小企业融资难都是结构性问题,用总量宽松或是紧缩解决,都是不对的。其次,全球经济形式错综复杂,美国的货币紧缩使得我们全面宽松的空间不大,但本国经济又是货币政策的根本目标,完全跟随海外而丧失独立性也是得不偿失。所以,我们认为目前的政策组合与以往不同,并不是简单的松货币和紧信用,而是结构性宽松、供给侧财政政策和完善监管的组合,简称松货币、紧信用2.0。

具体来看,近期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和运行频繁,从定向降准置换MLF存量到MLF担保品扩容,MLF超额续作到间隔两个月后再次定向降准支持“债转股”和小微企业,市场对货币政策取向的判断出现了分歧,比较典型的两类观点交锋聚焦在央行“放水还是没放水”、货币政策是全面放松还是需要延续偏紧的取向。一种观点认为,近期信用违约事件屡屡爆发,部分实体企业出现再融资困境,去杠杆造成的信用收缩较为明显,加之当前中美贸易摩擦有升级并长期化的趋势,货币政策应当适时转松;而2018年以来连续降准、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等操作,也验证了货币政策已经开始了“放水”。与之针锋相对的观点则认为,去杠杆政策还需贯彻执行,偏紧的货币政策仍然需要保持,央行不该“放水”。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各项政策探索前行的过程中,如何看待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呢?

历史上的货币与信用政策组合

当人们在谈论“松货币”和“紧信用”的时候,他们在谈论什么?顾名思义,“松货币”意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紧信用”意为紧缩的信用环境,但是在讨论宏观经济政策组合时,首先需要确知如何界定货币政策的以及信用状况的松紧。

货币政策取向具有直观的观测指标,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基准利率等价格工具的使用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的量价特征,央行主要采取货币政策操作直接透露了货币政策意图目标,反映当前的货币环境。降准、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的流动性净投放规模是典型的松货币特征;相对应的,提准、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缩小流动性净投放规模是典型的紧货币的特征。央行主动的货币政策操作不存在对货币环境时间上的滞后反映,货币市场利率中枢走势是其最直接的影响和迅速的结果。

回顾2006年以来货币政策的不同阶段,当前处于“松货币”阶段。结合具体时间点看货币政策工具的方向转变,2006年至今货币政策目标和操作历经了8个阶段,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基准利率、公开市场操作三大工具的共向性极高,表明货币政策目标的一致性,也更大程度上减少了市场对货币政策取向的扭曲理解。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将)实施3次定向降准,6月中旬不跟随美联储加息,以及明显增加的流动性投放都表明货币政策有所转松,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下行、流动性分层现象有所缓解表明当前处于偏松的货币环境中。

image.png

从资金投放看,截至6月24日,二季度央行综合使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操作OMO、MLF、PSL、SLF、国库现金定存、定向降准)向市场注入流动性17318.5亿元。其中,逆回购7100亿元,MLF4035亿元。与上季度相比,多投15747.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多投11117.13亿元。一季度实现净投放1570.90亿元,同样远高于去年同期。

image.png

信用派生难有直观判断依据,根据其结果反推政策取向。信贷渠道是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渠道,信用派生理论上是货币政策硬币的另一面。信贷渠道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渠道之一,人民银行通过投放货币并经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派生实现信贷扩张,最终实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等最终目标。但在以数量型调控方式为主的货币政策框架下,货币政策的传导本身具有效率较低、时滞较长的劣势,加之信贷政策、产业政策等政策的调控,信用派生在现实中脱离了货币政策、具有自身的变化规律。信贷、M2和社会融资规模是最为常用的信用指标,而在不同阶段三者的分化表现出信用状况的复杂性。

2006年以来信用经历了9个阶段,当前处于“紧信用”环境。2015年以前,M2增速和社融增速趋势相同,负债端和资产端的情况相似使得对信用状况的判断更为简单;2015年下半年起,社融规模增速持续下跌而M2保持较高增速,两者分化现象此后一直持续至今:2016年起M2增速快速下行而社融规模增速保持平稳;2017年四季度起M2增速下滑趋势有所减弱,社融规模增速开始快速下行。我们认为2015年12月至2017年8月信用环境处于偏松状态,2017年9月至今信用逐步转为偏紧状态。2016年起的金融去杠杆先驱动金融体系负债收缩,实体经济固然会受到影响,但负债端收缩带动资产端收缩需要时间,影响力度也是逐步传导的过程,前期M2增速下降主要原因是通过资管通道、结构化产品的金融空转杠杆部分受遏制,社融增速并未受明显影响,因而信用环境并未明显收缩。2017年9月至今,前期紧货币逐步传导至信用,社融增速下降快于M2增速,股票市场质押融资遇到风险、中小企业面临再融资难题、违约事件屡发,“紧信用”非虚言。

image.png

“松货币 紧信用”是当前政策组合。2006年以来宏观经济政策经历了15轮货币和信用组合更迭,2016年以来就经历了“松货币 松信用”、“紧货币 松信用”、“紧货币 紧信用”、“松货币 紧信用”四个阶段。2006年以来处于“松货币 紧信用”环境的还有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2011年8月至2012年5月、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本轮“松货币 紧信用”的组合与历史上其他时期有何不同?

image.png

目前的结构性宽松货币政策:防范风险与利率市场化

2018年以来的货币政策转松已经是老生常谈,但相比于以往松货币时期,这一阶段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操作具有更强的定向性和结构性特征,适应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高质量发展要求。

“松货币”并非全面放松,结构性特征不容忽视

数量型工具在使用中强调定向性。去杠杆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求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取向,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高质量发展背后蕴藏着结构性的矛盾,货币政策数量工具也摒弃了大水漫灌的操作方式,更加注重数量工具的定向实施效果。具体而言,2018年以来实施的降准措施均带有明显的定向特征,1月25日定向降准针对普惠金融;4月25日定向降准以置换部分MLF存量的方式,平滑流动性释放高峰;6月1日央行扩大MLF担保品范围,新纳入中期借贷便利担保品范围的有不低于AA级的小微企业、绿色和“三农”金融债券,AA 、AA级公司信用类债券和优质的小微企业贷款和绿色贷款等;6月6日超额续作MLF、6月19日央行开展2000亿元MLF操作是降准 MLF组合的延续,结合MLF担保品扩容,MLF定向效果将明显提升;6月24日决定的定向降准支持“债转股”和小微企业。

价格型工具对结构性问题其力不足,较少使用。虽然价格型工具具有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强、速度快的优势,但利率政策属于反映资金价格的宏观总量货币手段,无法有效调节结构性问题,并不完全适应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需要。本轮松货币并没有采用以往宽松货币政策时期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具体措施。

宏观审慎监管政策逐步到位。正由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无能为力,要保证定向型的数量工具能落到实处、发挥作用,不得不要求宏观审慎政策的到位,以最大程度上限制数量型价格工具效果外溢,避免资金通过通道、委外、非标等业务完成资金空转,以实现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目的。4月27日资管新规正式落地,要求资管业务回归主动管理本源,通道业务将被全面禁止,箭在弦上的理财新规也将依照资管新规的监管要求进行改动调整,理财产品投资非标占比逐渐下降。

当前货币政策不宜全面放松,结构性宽松的货币政策更合适

偏紧的货币政策抬升利率水平以去杠杆方式有成效,宏观杠杆率得到控制。2017年货币政策整体偏紧以去杠杆是去年金融领域的主要工作,在供给侧改革和金融去杠杆稳步推进中,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的逐步落地使得宏观杠杆率得到稳定,企业部门杠杆率有所降低。BIS测算的我国非金融部门杠杆率2017年三季度末杠杆水平较2016年底仅上升1.5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水平从2016年底166.4%下降至2017年三季度末162.5%。

image.png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债券违约、流动性紧张等信用事件屡屡爆发背景下,以去杠杆为第一要务的偏紧的货币政策面临重新审视并有放松必要。2018年以来实体经济数据有疲弱迹象,4月份经济数据喜忧参半,5月几乎全线走弱,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外,工业增加值不及预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续创2000年以来新低,消费市场继续回落,实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下,金融领域中债券违约等风险事件屡发,货币政策面临放松。

杠杆尚未出清,全面总量放松不合时宜,防范金融风险需要结构性宽松。货币政策是否需要全面放松标准在于杠杆是否出清,虽然2017年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和部门杠杆率水平得到有效控制,但难言已经出清,货币政策不可急于一时全面放松,否则在流动性富余环境中各部门杠杆率难以控制,前期去杠杆成果难以保持,甚至滋生和聚集金融风险。2007年初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风险陆续暴露,美联储通过大幅度降息的方式放松货币政策仍然难以遏制风险向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其他信贷市场蔓延,最终次贷危机一次性使得杠杆出清后开启量化宽松政策。目前我国信用风险仍然在可控范围内,尚未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在稳杠杆的基础上开展结构性宽松的货币政策更加合适。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呈现多元化特征,一方面在于货币政策目标的多元,包括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金融系统稳定等;另一方面是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和多元化,多元化的货币政策有助于探索解决结构性问题,当前货币政策即表现出结构性宽松的特征。

国内货币政策面临国有企业、地方政府等软预算约束问题,信用风险溢价不能真实反映等难题,结构性问题需要结构性政策。长期以来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的货币政策始终面临着易松难紧的尴尬局面,而国有企业和政府等软预算约束部门通过隐性担保方式举债融资使得利率水平与信用风险溢价无法相互匹配,市场化利率难以形成,货币政策不得不倚靠数量工具并持续被倒逼扩张。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国企改革、规范地方政府债务发行来打破刚性兑付,使得利率定价真实反映信用溢价,小微企业才能获得与之风险匹配的融资成本,解决当前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作为总量工具的货币政策对结构性问题难免鞭长莫及,结构性地引导资金流向更为有效。(参考文献:徐忠,《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货币调控方式转型》,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No.2018/3)

结构性宽松助力推进利率市场化。当前货币政策还面临着存贷款基准利率与货币市场利率双轨制问题,利率市场化将双轨制逐步统一,有助于缓解资产回表要求下负债端压力,而宽松的货币政策营造利率下行趋势是使得市场利率与政策理论逐步趋近以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此外,随着货币政策逐步从数量型调控方式向价格型调控方式转变,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是价格型工具发挥作用的基础。结构性宽松的货币政策下流动性改善,避免资产回表过程中银行抢夺负债资源导致市场利率大幅上行造成的成本上升,有助于完成表外回表过程,有利于利率市场化的推进。

松货币与紧信用2.0:结构性宽松的货币政策、供给侧的财政政策以及强监管

当前货币政策结构性特征明显,与以往总量宽松的方式不同。结构性宽松的调控方式,非全面放松也非全面收紧,在此过程中流动性环境偏松,但货币政策定向性增强,信用环境仍然偏紧。货币政策通过信贷渠道发挥作用的空间受限,与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配合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则要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为减少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推行更加积极、更加扩张的财政政策,主要落实在减税降费、盘活存量资金和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上,而非提高基建投资等政府主导的投资行为上。2016年以来,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财政政策进行了大局的创新,通过营改增、优化税率结构、停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加强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等方式实现积极的财政政策,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成本。

image.png

监管政策陆续落地补齐短板,宏观审慎监管政策防范金融风险。4月27日资管新规的正式落地对有效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更好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做出相关指导。资管新规落地后,后续的《理财新规》、《基金新规》等细则中会对投向非标、融资类资管产品的业务的风险准备金提取量做更细化要求,将进一步限制通道业务。此外,监管层补齐对货币基金的监管,有助于银行负债端压力的缓解,并回归存贷业务本源,同时也有助于货币基金控制风险,回归低风险、高流动性金融产品的本源。金融监管政策的逐步完善是夺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等三大攻坚战的必要手段,预计后续宏观审慎的监管政策仍然不会缺位。

结构性宽松的货币政策、供给侧的财政政策以及强监管的组合与传统的放水或者紧缩的政策不同,而是体现了更多的结构性、方向性特征,所以对市场的影响也是结构性的。比如今年,资产回表、负债和再融资压力加大、私营企业违约、高低等级信用利差分化、股票市场蓝筹和中小创的分化等等。

债市策略

当前结构性宽松的货币与紧信用与传统的放水或者紧缩的政策不同,体现了更多的结构性、方向性特征,对市场的影响也是结构性的。今年以来资产回表、负债和再融资压力加大,私营企业违约、高低等级信用利差分化,股票市场蓝筹和中小创的分化等。而随着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延续,流动性层面缓和局面也将持续,利率债市场也持续利好,我们坚持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3.4%~3.6%区间的判断。

来源:明晰笔谈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App内直接打开
商务、渠道、广告合作/招聘立即咨询

相关文章

国银金租公布2023业绩:业绩稳健增长,以金融活水护航实体经济

· 2小时前

cover_pic

2023年,它们用自己的方式服务着小微企业

· 2小时前

cover_pic

广东放大招!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努力“再造一个新广东”

· 4小时前

cover_pic
我也说两句
手机号码
+86
验证码
* 微信登录请先绑定手机号,绑定后可通过手机号在APP/网站登录。
绑定

绑定失败

该手机号已注册格隆汇账号,您可以选择合并账号。

关于合并:

1.合并后可使用手机号或微信快捷登录;

2.仅保留手机账号信息,清除原有微信账号信息;

3.付费权益将同步至手机账号;

4.部分特殊情形可能导致无法合并;

合并
返回上一步
确认您合并的手机号
获取验证码输入后提交合并账号
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