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超:挤出旧水分,释放新活力——17年地方经济全景观察

6 年前19.7k
17年经济平稳收官,GDP增速在经历了连续6年下滑后首度出现反弹。而17年初各省经济增速目标趋稳,似乎也预示了全国经济的止跌企稳。

作者:海通国际 姜超、于博、陈兴

1.  17年地方经济:下滑竟成主流,省际格局未变

1.1  下滑省份过半,近半未达目标

全国经济平稳收官。17年经济平稳收官,GDP增速在经历了连续6年下滑后首度出现反弹。而17年初各省经济增速目标趋稳,似乎也预示了全国经济的止跌企稳。17年初,各省在制定地方经济增速目标时,一改前几年普遍下调的局面,近六成省份目标持平,辽宁、吉林、四川、西藏、宁夏5省则是上调目标。

地方经济过半下滑。目前各地方政府已陆续披露了17年经济增长情况,是否如去年初地方政府预期般乐观呢?令人诧异的是,17年各省份经济增速中位数7.5%,较16年的7.6%反而略有下滑。进一步考察,与16年相比,各省GDP增速7升5平19降。也就是说,六成以上的省份经济增速出现下滑。而经济增长目标的完成情况也令人堪忧,共有17个省份实现了年初制定的增速目标,14个省份未达增速目标,占比近半。

image.png

1.2  西南省份领跑,东北华北垫底

17年分省经济格局未变,西南继续领跑,而东北华北依然垫底。经济增速前5省份中,西南省份占据4席,其中贵州以10.2%的增速排名第一,西藏增速也达10%,而唯一未进入前五的西南省份四川也排名第8。而东北省份排名依然靠后,辽吉黑三省增速均在全国倒数六名之内。17年华北省份同样表现不佳,内蒙古、天津增速排在倒数三名之内,北京、山西和河北增速排名也均处后1/2。

image.png

2.  经济转型进行时:挤出旧水分,释放新活力

地方经济走势分化背后反映的是经济增长模式的差异,这也正是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所发生结构变化的真实写照:一些省份正在旧模式的“后遗症”里挣扎,力图告别过去沉疴,轻装上阵;一些省份还在享受着高速增长的甜头,对隐忧似无所觉;而一些省份已经在培育新动能方面先行一步,依靠服务和创新,持续释放活力。总结17年各省经济变化,我们归纳出以下四条主线,分别是:数据挤水分、环保限产、投资驱动,以及服务创新驱动。

2.1  主线一:挤出数据水分,天津内蒙失速

天津内蒙增长失速,主因数据挤水分。17年天津市和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天津由16年的9.1%降至2.6%,内蒙古由16年的7.2%降至4%,两省GDP增速均排名倒数前三,而增速跌幅则位列前三。天津、内蒙古经济缘何跳水?这主要是因为17年末两省相继公布自己此前的经济数据存在水分,并对相应数据进行了下修。

image.png

数据下修并非孤例。事实上,天津、内蒙古经济数据“挤水分”并非孤例,早在17年1月,时任辽宁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对外承认,辽宁省所辖市、县在11-14年存在财政数据造假问题。审计署在17年第三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中发现,云南、湖南、吉林、重庆4个省份的10个市县虚增财政收入15.49亿元。十八届中央第十二轮巡视反馈结果也点名批评,内蒙古和吉林存在“经济数据造假”问题。而之所以天津和内蒙古等省份敢于主动挤出数据水分,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地方官员考核不再“唯GDP中组部13年底在《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中就明确强调“不能仅仅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作为考核评价政绩的主要指标,不能搞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排名”。17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和政绩考核。

各省18年经济增速目标的确定可资佐证。相比于17年经济增速目标,18年除山西和广东两省目标有所上调外,其它省份均维持或下调目标,其中下调省份有13个,占比超过全国省份数量的40%,可见地方政府已不再片面追求GDP增速。

image.png

二是统计管理体制改革,令数据“掺水分”的空间不断缩小。中央深改组在第二十八次会议上强调要强化监督问责,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国家统计局相应成立了专门的执法监督局来核查统计造假问题。此外,地区生产总值的核算也发生变化,中央深改组在第三十六次会议上通过了《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方案》,地区生产总值将由各省统计局核算变为国家统计局和省级统计机构统一核算。

由于执法趋严和地区生产总值核算的逐步统一,分省加权平均GDP累计同比增速与全国GDP累计同比增速差距逐渐缩小。17年3季度两者之差已由16年的0.7个百分点降至不足0.5个百分点,差距占全国增速的比例已降至6%的水平,“水分”存在的空间进一步减小。

image.png

挤水分后的经济修复过程较为缓慢。以同样挤出水分的辽宁省为例。得益于环保限产带来的供给收缩,辽宁省工业品价格在17年维持高位震荡, PPI当月同比增速一直在5%以上的水平。而因16年挤水分带来的低基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在17年8月也由负转正,辽宁省工业在17年底呈现量价齐升的格局,工业企业利润得到改善。

由于工业回暖,17年辽宁省GDP累计同比增速由16年底的-2.5%升至4.2%,虽然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回升,但是从横向比较来看,即便受益于16年的较低基数,仍较其17年增速目标相差2.3个百分点;从纵向比较来看,17年辽宁省经济增速排名全国倒数第四位,表现依然不佳。可见虽然有低基数效应的加成,但挤水分后的经济修复仍难以在短期一蹴而就。

image.png

2.2  主线二:环保限产来袭,资源大省分化

资源大省增速分化。17年钢铁大省河北经济增速略有下行,从16年的6.8%降至6.7%,排在全国倒数第七位。而同为资源型省份的山西和陕西经济增速反弹回升。山西省增速由16年的4.5%大升至7%,是除辽宁外回升幅度最大的省份,陕西省由16年的7.6%升至8%,提升幅度排名全国第四。

image.png

为何同为资源大省,经济增速走势不一?这主要是受环保限产政策的影响。

河北是我国钢铁大省,17年河北省粗钢产量全国占比达23%,超过五分之一的钢产量来自河北。而钢铁行业也是河北的支柱产业,17年河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中,30%以上均来自钢铁行业。

虽然去产能和环保限产造成的供给收缩令钢铁价格在17年逐步走高,但河北省钢铁生产下滑严重,特别是采暖季错峰限产以来,更是受到极大影响,高炉开工率由17年6月份的80%左右跌至11月中旬以来的55%以下。受限产影响,17年河北省粗钢产量增速由正转负至-0.7%,而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也由16年的4.8%降至3.4%,拖累河北省的经济增速。

image.png

山西和陕西则是我国的产煤大省,17年山西和陕西两省原煤产量占全国比重超过40%。而其自身经济也依赖于煤炭产业的发展,17年3季度山西省工业企业利润的68%由煤炭行业创造,而陕西省16年工业企业利润中煤炭行业占比也高达24%。

去产能背景下的供给收缩同样推高煤价,自16年9月以来煤炭价格就一路走高,且在17年保持高位震荡格局。但与河北省的钢铁受环保限产影响情况不同,一方面,陕西省并不在京津冀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所确定的采暖季错峰限产“2+26”城范围之内;另一方面,即便对处在限产范围内的山西省而言,煤炭行业在环保限产中的受影响程度要明显小于钢铁,对煤炭的限制消费端要强于生产端,但因替代能源如天然气供应能力仍弱,环保部为保群众温暖过冬允许继续沿用燃煤取暖,因此煤炭受影响程度较小。

在煤炭价格高企,供应偏紧的情况下,山西和陕西两省原煤产量有所上升。受益于16年-14.4%的低基数,17年山西省原煤产量增速大幅回升至3.3%,而陕西省17年原煤产量增速也由16年的-2.8%强劲回升至10.6%,煤炭工业的回暖带动了两省经济增速回升。

image.png

2.3  主线三:投资回报递减,西南高位下滑

西南省份经济增速仍位居全国前列。17年分省GDP增速由西南省份领跑,特别是贵州和云南两省,分别以10.2%和9.5%的增长速度在全国排名第一和第三位,且贵州省一直维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速,自11年以来每年均超过全国增速3个百分点以上。

image.png

云贵两省的高增长仍主要靠高投资来拉动。17年全国各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中,贵州省以20%的增速排名全国第二,云南省以18%的增速排名全国第四,两者均在全国前五名之内。

image.png

虽然云贵两省经济增速较高,但经济体量有限,地方政府自身财力难以支撑投资的高速增长,不得不靠举债维持。16年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中,贵州省债务占GDP比重高达74%,居于全国首位,云南省债务占GDP比重也高达43%,位居全国第三,高投资推升了云贵两省的负债率

image.png

投资拉动经济存在边际回报递减效应,贵州省已由09年的1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创造5单位GDP的水平降至17年的不足2.5个单位,云南省也从09年的1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创造约4单位GDP的水平降至16年的2.3个单位。而云贵两省财政收入增速已降至低位,17年增速均不足8%,但目前利率水平也升至高位,利息支出刚性使得财政压力增大,靠举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存疑。

image.png

2.4  主线四:服务创新主导,东部稳中有进

沿海发达省份稳中有进。17年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市GDP增速达6.9%,珠三角地区的广东省GDP增速达7.5%,均与16年增速持平,且均超过17年各自的增速目标,长三角地区的浙江省经济增速由16年的7.55%升至7.8%,增长势头仍强。

image.png

在增速保持平稳的同时,沿海发达省份更加注重增长质量,在经济增长模式向服务创新驱动转型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首先,服务业在沿海发达省份产业结构中已占据主要地位。17年上海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接近70%,广东和浙江两省也约在53%,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这方面江苏和浙江两省可以形成较好的对比,江苏省经济结构偏重,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低于浙江省,而今年在去产能和环保限产的大背景下,工业受影响较深,令江苏17年增速不及浙江。

image.png

其次,沿海发达省份更加注重创新增长。16年各省市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中,上海以3.7%排名第二,广东以2.5%排在第五,浙江以2.4%排在第六,均处全国前列。创新占比反映了经济增长的质量,而研发支出目前已经计入GDP核算,虽然对经济增速的影响可能较小,但会增加经济总量。

image.png

最后,沿海发达省份创业氛围良好,对企业家精神的弘扬释放了经济活力。16年浙江省私营企业数量占比91%,上海市占比80%,均远超过全国平均72%的水平,虽然广东全省来看私营企业数量占比较低,但深圳市一支独秀,以97%的私企数量比重遥遥领先。在17年私募和创投投资案例中,广东、上海和浙江的投资案例数均在全国中位数水平的6倍以上。

image.png

3.  地方经济未来:下行压力再现,动能继续切换

3.1  从预期看数据:下行压力再现

春江水暖鸭先知,地方政府制定的经济目标反映其对未来经济的预期,一定程度上领先于经济实际走势:

受“唯GDP论”影响,尽管11年GDP增速大幅下滑1.1个百分点,但12年地方经济政府在制定经济增速目标时仍以持平为主,整体也基本持平,但12年GDP实际增速却继续大幅下滑1.6个百分点。

部分地方政府意识到维持高速增长愈发困难,于是在13年初降低增长目标以减轻压力,但13年各省经济增速目标仍以持平为主,整体微降0.4个百分点。而13年分省加权平均GDP增速和全国GDP增速则分别下行0.8个百分点和0.1个百分点。

13年底中组部发布《改进地方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淡化GDP,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强调“不能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GDP目标的淡化使得14-16年地方两会画风突变,下调经济增速目标成为主流,仅广东省在14年上调了目标增速,15年各省下调幅度均值高达1.2个百分点。而14-16年间经济增速也是持续下行。

而随着15年经济降幅低于预期、16年经济逐步企稳并初现回升迹象,17年初各省制定的增速目标再度回到持平为主,上调的省份也高达5个。而17年全国GDP增速也较16年小幅回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地方经济去水分力度加大,17年分省加权平均GDP增速仍较16年微幅回落,趋势与分省加权平均GDP目标增速一致。

18年各省地方两会已悉数召开,经济增速目标从17年的5升18平7降调整为2升16平13降,虽然仍以持平为主,但上调、持平的省份数均较17年下降,下调省份数则明显上升,均值较16年下调0.3个百分点,均指向18年经济仍有下行压力、GDP增速或出现小幅回落。

image.png

3.2  分化仍将延续:结构继续转型

经济起伏揭示增长动力。而观察历年各省经济表现,往往因为增长动力不同而差异巨大,但实际上它们也都是中国经济的缩影。全国层面,我们可以从需求、生产两个维度分析经济走势;地方层面,我们可以对比地方经济表现,其此消彼长的过程反映的是各经济增长动力间的切换。

东北地区经济以传统重工业为支柱产业,过去几年工业经济持续下行,叠加经济数据去水分,使得东北经济持续下滑、长期垫底。需求端的刺激以及去产能带来的工业供需格局改善,令工业企业经营状况明显改善,东北经济也在17年有所企稳。但随着17年底工业品价格、工业企业收入及利润增速拐头向下,18年工业企业盈利改善将明显放缓,对东北经济的支撑力度也将转弱。

华北地区资源大省经济状况与东北相似。过去几年工业品价格持续下跌,令华北经济遭受重创,去产能带来的工业品价格大涨令山西、河北等资源型省份经济在17年触底反弹。但一方面采暖季环保限产对资源型省份经济的影响有所分化,虽然煤炭大省山西经济仍有支撑,但钢铁大省河北经济明显滑落,表明供给侧改革对华北资源型省份经济支撑力度明显转弱。另一方面经济数据去水分令天津、内蒙古经济失速下滑。

西南地区经济增速持续领跑,其中重庆表现尤为亮眼。但仍应注意到,其经济本质上仍是依靠投资驱动,而重庆市GDP增速自10年以来持续下滑,17年仅9.3%,为02年以来首次降至10%以下。西南地区经济体量小、增速高,但依靠投资驱动经济的老路已渐入尾声。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体量较大,从需求看更依赖于外需和消费,从支出看更依赖于服务业,因而过去几年经济增速整体保持稳定,17年小幅改善。在增速保持平稳的同时,沿海发达省份更加注重增长质量,在经济增长模式向服务创新驱动转型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比如浙江省率先推出“亩产论英雄”改革,建立“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机制。服务业和创新产业的发展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提供了新动能,也成为经济的主要支撑。

总结来看,得益于地产去库存和工业去产能政策的实施,以“旧经济”为支柱产业的东北、华北地区17年经济短期回暖,但18年或难持续;依靠投资驱动的西南地区本质上仍是“旧经济”主导,虽仍在领跑但优势大幅削弱,18年或继续下滑;而唯有依赖第三产业的长三角及广东经济保持平稳并有望在18年出现改善。“旧经济”回暖带来的影响已经过去,而“新经济”仍将保持茁壮成长,地区经济之间的分化仍将延续。

image.png

来源: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App内直接打开
商务、渠道、广告合作/招聘立即咨询

相关文章

国银金租公布2023业绩:业绩稳健增长,以金融活水护航实体经济

· 3小时前

cover_pic

小米汽车21.59万起售,雷军:我抱着必胜的信念

· 6小时前

cover_pic

富特科技参与一客户破产重组,两股东公告内容曝出疑点

· 昨天 16:38

cover_pic
我也说两句
手机号码
+86
验证码
* 微信登录请先绑定手机号,绑定后可通过手机号在APP/网站登录。
绑定

绑定失败

该手机号已注册格隆汇账号,您可以选择合并账号。

关于合并:

1.合并后可使用手机号或微信快捷登录;

2.仅保留手机账号信息,清除原有微信账号信息;

3.付费权益将同步至手机账号;

4.部分特殊情形可能导致无法合并;

合并
返回上一步
确认您合并的手机号
获取验证码输入后提交合并账号
合并